银行理财市场规模重返30万亿,高质量发展之路显现
AI导读:
银行理财市场经过全面净值化转型,市场规模再度突破30万亿元大关。不同类型理财公司增长差异显著,万亿级理财公司数量增至13家。固收类产品规模持续放量,非母行代销成为规模增长新动力。直销渠道布局取得一定成效,但占比仍较小。
时隔多年,银行理财市场经过全面净值化转型,市场规模再度突破30万亿元大关。
近期,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汇总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存续产品规模排名前十四的银行理财公司持续保持规模增长,较2024年末合计增长约760亿元,总规模达22.5万亿元,占比超八成。据此推算,今年1月份理财市场总规模或已重返30万亿元。这一里程碑式的规模重现,不仅反映了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强劲复苏,也彰显了银行理财在净值化转型后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万亿级理财公司数量增至13家
1月份正值蛇年春节前后,金融机构迎来“开门红”窗口期。尽管产品收益率有所下滑,但银行理财市场总体仍维持小幅增长。
不同类型理财公司之间的增长差异显著。数据显示,1月份14家银行理财公司的规模增长主要源自6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及交银理财、中邮理财等2家国有行理财公司,合计增长约4600亿元。而另外4家国有行理财公司规模明显回落,合计下降约3400亿元。
从单家机构来看,招银理财、浦银理财单月增长超900亿元,光大理财增长逾800亿元;农银理财、建信理财、工银理财等降幅较大,分别下降约1300亿元、900亿元、600亿元。
自2024年以来,随着存款“搬家”推动银行理财持续回暖,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实现规模大增。数据显示,华夏理财、中邮理财、浦银理财和交银理财去年规模增幅超30%,光大理财、农银理财和工银理财的增幅也超过20%。
在此背景下,2024年存续规模达1万亿元以上的银行理财公司数量增加,浦银理财、民生理财先后迈入这一行列。2025年1月末,中邮理财突破1万亿元规模,成为第13家“万亿级”理财公司。同时,行业第一梯队也取得新突破,信银理财于今年1月达成2万亿规模,仅次于招银理财、兴银理财,重回行业第三。
行业梯队重新洗牌。第一梯队仍为3家股份行理财公司,第二梯队以国有行理财公司为主,但位次有所更新。其中,工银理财反超农银理财,中银理财位居二者之后,规模分别为1.9万亿元、1.83万亿元、1.79万亿元。
含权类产品规模持续放量
2024年以来,债市行情火热,银行理财因固收资产占比大而获得较高收益。同时,存款利率下调导致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显著下滑,二者收益差距拉大,引发理财产品结构变动。
理财市场年报显示,2024年固收类产品规模增长3.33万亿元,增幅约13%;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明显下降,全年压降1.24万亿元。2025年1月,这一趋势延续。14家主要银行理财公司中,固收产品单月合计增长约580亿元,现金类产品单月下降近1700亿元。
随着10年期、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相继冲破2%的心理关口,业内普遍预期固收类资产波动概率增大,平均收益率或将相对下行。为应对市场波动和预期收益降低带来的规模增量放缓,部分银行理财公司已开始调整资产配置,加大权益资产投资。
1月份,“固定收益-权益增强型”(即“固收+”)产品显著增长。这类产品通常配置小部分比例的股票型基金等权益型资产以增厚收益。数据显示,14家银行理财公司的“固收+”产品单月增长约1300亿元,增幅高于固收纯债型产品,尤以光大理财、招银理财表现出色。
同样包含权益资产的混合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也有明显增量。数据显示,2025年1月新发理财产品中,“固收+”类、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的发行占比超过76%,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最高。
非母行代销成规模增长新动力
销售渠道是影响银行理财规模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部分银行理财公司加大对母行以外销售渠道的布局,取得良好成效。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14家银行理财公司行外代销规模合计超2000亿元,光大理财、浦银理财、交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增幅靠前。过去一年来,一批银行理财公司持续发力行外代销,降低对母行渠道的依赖。截至1月末,交银理财、华夏理财的行外代销占比已分别达到约58%、51%,光大理财、平安理财的占比分别约为49%、45%,占比超过30%的还有浦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等。
相比之下,国有行理财公司对行外代销的发力较迟缓。如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和农银理财的行外代销占比均低于10%,中银理财和中邮理财虽有所发力,但占比分别仅约24%、15%。
近年来,部分理财公司还对直销渠道进行布局并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24年末,已有21家银行理财公司开展直销业务,全年累计直销金额5050亿元。不过,直销金额在银行理财公司总规模中占比仍较小。截至1月末,行业排名靠前且开通直销渠道的8家银行理财公司,合计存续规模不到1000亿元。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