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发行市场回暖,机构资金密集调仓加码权益资产
AI导读:
1月私募新产品备案数量超过700只,同比增长7%,私募发行市场回暖。机构资金密集调仓,加码权益资产,尤其是科技相关板块。百亿级私募保持进攻型仓位,头部机构加码科技板块布局。
私募发行市场渐次回暖。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尽管受到元旦和春节假期的影响,但1月私募新产品备案数量并未减少,备案数量超过700只,与去年12月持平,同比增长7%。具体而言,股票策略是1月份私募备案的“主力军”,占比超过60%。私募市场人士透露,今年以来私募发行市场有所回暖,尤其是机构资金对于股票多头策略产品兴趣盎然。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资产目前不仅在估值上具备高性价比,科技相关机会也正在被全球资金重估,后续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涌入A股。
备案数量连续两个月超700只
私募发行市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1月私募合计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734只,较去年12月的备案数量基本不变,同比增长7%。这是去年8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正式实施以来,首次出现连续2个月备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超700只的情况。
分策略来看,股票策略是私募发行市场的主力军。据私募排排网统计,1月新备案股票策略私募基金数量为478只,占比达65.12%。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的私募基金备案数量仅次于股票策略,1月分别备案104只和72只。债券策略和组合基金1月的备案数量排名靠后,均不足30只。
“开年以来,私募发行市场有回暖迹象,尤其是科技相关板块行情演绎下,个人投资者的认购情绪开始逐步回温。与此同时,在政策积极信号不断释放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对于今年权益资产的性价比较为乐观,尤其是稳健型权益产品成为了其配置的重要选择,因此今年1月量化私募备案节奏也显著加快,很多产品发行金额过亿元。”一位私募市场人士坦言。
机构资金密集调仓
私募发行市场回温背后,是机构投资者的密集调仓。
“对于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来说,今年配置权益资产几乎是共识。”一位中型私募高管透露,一方面,债券资产对组合收益的贡献有限,部分商品也处于高位,相比之下,权益资产的性价比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在政策发力下,今年经济有望进一步修复,企业基本面的改善将带动估值回升,权益资产向上空间值得期待。
一位信托FOF经理表示,在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机构资金需要进行重新配置,公司最近尽调了一些量化私募,希望能够配置一部分市场中性策略或套利策略,替代固收类资产的同时,提升组合的进攻性。
除了机构组团加码权益资产,百亿级私募也保持进攻型仓位。
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63.33%的百亿级私募仓位超过八成,27.89%的百亿级私募仓位在五到八成区间,仅有8.78%的百亿级私募仓位在五成以下。
景林资产分析称,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中国经济基本面有望得到改善,进而带动优质企业盈利回升。如今许多上市公司注重利润率的提升,并且通过持续回购股票或分红来提高股东回报。尽管2025年一些企业盈利增长面临海外不确定性风险,但整体趋势仍向好,且中国优质资产估值在全球市场中相对较低,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潜在的上涨空间。
头部机构加码科技板块
具体到投资机会,头部私募对于科技板块兴趣盎然,部分知名机构已经出手布局。
望正资产表示,今年DeepSeek的横空出世,或将推动中国资产加快循着技术创新的路径得以重估。具体而言,随着科技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发展前景明确且空间较大的龙头公司经过多年消化估值,潜在复合收益已经值得布局。最近公司增加了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半导体行业的布局。
清和泉资产近期也透露,目前公司持仓主要分布在三个方向:一是创新周期处于刚开始阶段的成长股,如机器人、AI应用等细分方向。随着大模型训练成本的降低,下游应用的爆发值得期待,机器人和智能驾驶是具备较大市场空间的落地场景,处于产业链核心位置且具备业绩兑现能力的优质公司值得关注;二是处于核心卡位的科技公司;三是盈利和现金流稳定的红利型资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