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蛇年新春,上海如期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8.0版行动方案,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提出58条任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对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意义重大,上海将持续深化此项工作,为企业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蛇年新春伊始,上海便迎来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征程。在首个工作日,上海如期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隆重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该方案聚焦于提升企业实际感受,从五大方面入手,提出了58条具体而详尽的任务举措。

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当下,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先锋,承载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特殊使命。因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增长潜力、提振发展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新春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一项传统。七年来,上海已在此领域颁布了1101项任务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的提升。然而,上海深知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程。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更是上海代表国家参加世行营商环境新一轮评估的“测评验收年”。因此,上海需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

企业的实际感受是评判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的核心标准。营商环境如同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其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将企业的“感受度”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政策执行的落脚点。本轮方案将“提升企业感受”这一表述纳入标题,正是为了强调这一点。

企业的“感受”虽看似主观抽象,但实则指向的是一系列具体而微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正是上海营商环境有待提升的关键所在。例如,政策条文表述复杂、申办流程繁琐、涉企事项网办不畅等,都可能导致企业产生不满和困扰。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积极转变视角,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关切。

视角的转变需要贯穿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全过程。从前期论证制定到后期执行落地,乃至修订调整,都要注重倾听企业的真实声音,吸收来自一线的宝贵建议。只有这样,政策才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针对性,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在新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不再停留于具体事项的“物理删减”,而更要向制度创新的“化学反应”要动能。因此,加强政策统筹、推动相关部门“握指成拳”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增强政策的协同性,才能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效。

展望未来,上海将以长远眼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微观层面不断解决具体问题,在宏观层面持续做好顶层设计。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毅力,为企业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助力上海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