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实施费率打折,管理费费率最低降至0.01%。此举旨在吸引客户,提升产品吸引力。行业专家指出,降费是市场趋势,但长期效果有限,银行理财子公司需全面提升产品回撤控制能力。

近日,国内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推出费率优惠举措,对旗下多款理财产品实施费率打折,部分产品的管理费费率更是降至0.01%(年化),几乎实现了“0费率”的突破。

例如,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率先行动,发布公告称将对12款理财产品实行费率优惠,其中9款产品的费率优惠将于1月27日迅速生效,剩余3款产品则将在2月6日和2月7日生效。紧随其后,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也发布公告,宣布对旗下超过60款理财产品,包括部分美元理财产品,进行阶段性费率调整。这些调整主要在春节前、春节中和春节后三个时间段生效,最早的调整已于1月24日落地。此外,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发布了多个理财产品费率优惠公告,显示出行业内普遍的降费趋势。

上海星图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岁末年初是企业年终奖发放的高峰期,同时也是春节前后人流和资金流返乡的高峰,这为银行理财业务提供了重要的营销窗口期。此时通过降低产品费率来吸引客户,不仅符合行业季节性经营规律,也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策略。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此次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降费措施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的固定管理费、销售手续费和托管费等。在众多降费产品中,有多款理财产品的管理费费率直接降至了0.01%,显示了银行理财子公司为吸引客户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薛洪言指出,银行理财产品降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降费是近年来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监管部门的导向;另一方面,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角度来看,降低产品费率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然而,薛洪言也强调,虽然通过降低费率来抢占市场份额在短期内可能是一种有效手段,但长期效果却相对有限。降低产品费用虽然客观上能够提升用户的投资回报,但靠降费提升收益的空间毕竟非常有限。在产品净值化的大背景下,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对产品回撤的控制能力,在控制产品低回撤的基础上实现相对高的收益。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同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通过降低费率来吸引客户的营销策略可能难以持久。因为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评判标准主要还是收益率和风险水平,费率并非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银行理财子公司要想提升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

杨海平建议,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考虑审慎增加权益类理财产品的数量,或者在混合类理财产品、固收类理财产品项下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份额。同时,在对理财产品流动性进行合理安排的前提下,适度拉长理财产品的期限,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银行理财费率打折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