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银行推出“春节档”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业绩比较基准最高上浮10个基点。文章分析了“春节档”理财产品的特点、市场机遇以及未来利率走势的不确定性。

近期,随着春节的临近,多家银行纷纷推出“春节档”理财产品,旨在把握“开门红”的市场机遇,进一步增加客户留存并扩大市场份额。据《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这些“春节档”理财产品主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且大多数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最高上浮10个基点,显示出银行在春节期间吸引客户的诚意。

记者通过采访和统计发现,这些“春节档”理财产品不仅种类丰富,期限灵活,而且风险等级多为中等及以下,适合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例如,长沙银行推出的“2025年长福净值03期(春节专享)”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为封闭式净值型,期限类型为1至3年,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为2.5%,上限高达3.5%。此外,上海农商银行和禾城农商银行也分别推出了“鑫安利封闭式25009期(春节特别款)”和“丰禾2025年第024期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春节专享)”,这些产品均具备较高的收益潜力和较低的风险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春节档”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相比过去有所下降,部分让位于各种开放式产品,但其与普通理财产品的差异性正在逐步缩小。不过,在春节期间推出的理财产品,其利率普遍要高于日常水平,这成为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某华北地区股份行推出的“春节档”理财产品利率普遍要高10个基点,而北京地区某城商行也推出了类似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表示,在春节这一重要时点,相关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结合市场形势和监管要求不断优化产品供给,推出多元化理财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还有助于相关机构增加客户留存、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同业竞争力。同时,普益标准研究员杨剑超也指出,春节理财的特点是期限短、收益较高,这类产品最初的设计目标是让投资者在节前几天购买,节后很快到期并获得收益。

然而,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利率的走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普益标准数据显示,近一季度理财市场利率呈现下降趋势。李一帆表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求关系、政策导向、市场利率、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投资者行为等。而普益标准研究员杨颀则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利率的走势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持续观察和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以及理财公司的投资策略等。

总之,尽管“春节档”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有所下降,但其高收益和灵活性仍然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银行理财产品将更加注重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图片及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