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招银理财、华夏理财等机构对旗下多款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调整,下调趋势仍在延续。专家指出,这主要是由于资产收益持续下行和监管要求提高。同时,市场利率中枢有望下移,金融市场波动大,适时降低业绩基准有助于提升理财产品达基率。

近期,理财市场的业绩比较基准下调趋势仍在持续发酵。多家知名理财机构,如招银理财和华夏理财,纷纷对其旗下多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调整。

具体来看,招银理财在1月3日对其招睿青葵系列某固收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下调,从原先的3.30%-4.30%降至2.10%-3.70%;同时,一年定开1号的业绩比较基准也从上一期的2.10%-3.40%调整至1.50%-3.00%。此外,招银理财还修订了旗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关条款,提醒投资者业绩表现将随市场波动,存在不确定性。

华夏理财也于1月2日对其两款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调整,下调后的业绩比较基准范围在1.8%-3.8%之间。华夏理财表示,这一调整是基于市场情况及产品运作情况做出的。

对于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不断下调的原因,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指出,这主要是由于资产收益持续下行,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对业绩基准展示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净值化机制下,理财产品收益随底层资产实际价值波动,而近年来主要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多次调整,理财产品投资于存款的收益也随之下降。此外,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均持续下行,导致理财产品缺乏高票息收益支撑。同时,银行理财的高收益非标资产投资受资管新规等限制,占比减少,理财产品整体收益水平降低。

光大银行宏观市场研究员周茂华则认为,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可以避免理财产品收益对基准偏离过大,有助于增强机构产品竞争力。但业绩基准更多起参考作用,并不能代表理财产品最终收益。他还指出,理财子公司主动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也成为调整投资者收益预期的方式之一。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国内宏观政策调节的预期加大,市场利率中枢有望下移,同时金融市场波动也相对较大。因此,部分机构通过调整业绩基准利率,有助于投资者形成更为合理的理财产品收益预期。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预计,2025年理财收益中枢将继续承压下行,且产品净值波动幅度或有所增大。适时降低业绩基准,有助于提升理财产品达基率。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