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债基集中开放,信用债市场迎配置潮
AI导读:
随着千亿级摊余成本法债基集中开放,信用债市场迎来强劲配置需求。业内人士称,未来一年是摊余债基开放高峰期,信用债持仓占比快速提升,3-5年信用债成最受益品种。市场机构认为,摊余债基开放节奏将决定其对不同期限信用债的提振效果。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1日电(王菁)随着千亿级摊余成本法债基集中开放,信用债市场正迎来一波强劲的配置需求,这一资金潮将如何重塑市场格局?近半个月3-5年期品种信用债收益率的显著下行,已经开始显现出摊余成本法债基的集中开放与再配置带来的结构性机会。信用债市场作为债市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因摊余债基的集中开放而备受关注,成为市场资金配置的热点。
业内人士表示,摊余成本法债基主要在2019-2020年密集发行,产品封闭期多为3-5年。如今这些产品陆续进入开放期,正为债市注入可观增量资金。从开放节奏看,未来一年都将是摊余债基开放的高峰期。据机构测算,从今年9月至2026年9月,摊余债基月度打开规模普遍超过400亿元,其中2025年11月至2026年3月单月规模均超500亿元,峰值达1162亿元。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摊余债基对信用债市场的强大支撑作用。
规模与流向:开放潮规模可观配置转向信用债
财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仅11月初至7日,就有7只摊余债基进入开放期,总规模达536亿元;而11-12月,还将有14只产品开放,规模达1023亿元。信用债配置策略的转变,成为摊余债基今年最显著的特征。
“这些存量摊余债基的新发已受到严格限制,目前处于存量运作状态,整体规模增幅很小,其对信用债的配置增量主要来自投资风格的转变。”某券商投资部门负责人称,配置策略转向信用债成为摊余债基今年最显著的变化。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了信用债市场的供需格局,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华西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姜丹在研报中提及,2024年末,摊余债基持仓信用债市值仅355亿元,占比仅1.8%。而到2025年三季度,这一数字已攀升至2928亿元,占比为15.4%。信用债持仓占比的快速提升,反映了摊余债基对信用债市场的青睐。
而观察2025年前三季度开放的摊余债基,信用风格已成为主流策略。数据显示,30只存续状态下迎来开放期的产品中,有19只持仓信用债占比超过70%,占总数的63%。其中4只产品甚至满仓信用债。信用债成为摊余债基配置的重点,预示着信用债市场未来的良好发展前景。
国海证券固收首席颜子琦表示,从存续摊余债基的定期报告来看,金融债(尤其是政金债)是多数摊余债基重仓的券种,但今年以来发生明显变化,政金债虽仍是持仓主力,不过信用债的持仓占比已出现快速提升,其中摊余债基主要青睐央企债与产业债,同时对不同评级债券采取不同的久期策略。这种策略调整有助于摊余债基更好地管理风险和收益。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则提示称,当前摊余债基的配置需求虽然强劲,但投资者也需关注后续资金流入的持续性。如果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理财资金的配置行为,进而改变摊余债基的资产配置策略。因此,投资者在参与信用债市场时,需保持谨慎态度。
影响与展望:利好中高评级信用债提振效果可持续
进入四季度以来,摊余债基的配置需求已开始对特定品种和期限的信用债产生实质性推动。信用债市场的提振效果,有望持续影响市场走势。
姜丹表示,10月下旬以来,基金净买入3-5年信用债力度明显加大,连续两周净买入规模均超过110亿元。这一买盘推动5年期A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在11月5日较10月21日大幅下行了19BPs,信用利差收窄18BPs,5Y-1Y期限利差也大幅收窄17BPs。信用债市场的积极变化,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财通证券研报显示,由于大部分摊余成本债基难以参与超过其定开期限的债券,3-5年信用债成为最为受益的品种。前述投资部门负责人还提及,“这一现象也导致近期5年期二级资本债显著弱于同资质中票,在增量资金推动下,普通信用债预计还将有不错表现。”信用债市场的未来表现,值得投资者期待。
市场机构普遍认为,摊余债基的开放节奏与对应产品封闭期将决定其对不同期限信用债的提振效果。华西证券预计,2025年11月,封闭期63个月的摊余债基打开规模较大、为338亿元,对中高评级5年左右信用债仍有需求。信用债市场的提振效果,将随着摊余债基的开放而持续显现。
具体来看,12月份,封闭期36个月和24个月的摊余债基打开规模合计超800亿元,或将提振2-3年信用债需求。而2026年一季度,封闭期63个月和66个月的摊余债基打开规模合计约1300亿元,5-7月则是封闭期39个月的摊余债基打开规模较大,共1200亿元左右。信用债市场的不同期限品种,将受到摊余债基开放的不同影响。
风险与机遇并存是当前债市的基本格局。“银行理财资金对摊余债基的持续流入,要求这些产品通过配置信用债以提高收益率吸引力。”姜丹认为,随着11-12月超过千亿规模的摊余债基集中开放,3-5年信用债,特别是中高评级品种,有望继续迎来结构性配置机会。信用债市场,未来可期。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