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长债抛售潮:财政困局与市场波动解析
AI导读:
近期海外长债市场经历抛售潮,多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急剧上行,背后是财政可持续问题及多重因素交织。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对政府财政担忧持续,海外长债高波动或延续。欧洲债市风险溢价上升,日本债市压力加剧。全球债市动荡根源在于财政困局、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短期内全球长期国债收益率或高位震荡,中长期观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
近期,一场海外长债“抛售潮”席卷而来,多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急剧上行。这场异动背后,财政可持续问题难辞其咎,政治不确定性、通胀预期、季节性等因素交织,令海外超长债市场承压。全球债市(SEO关键词1)动荡加剧,投资者对各国政府财政状况的担忧日益凸显。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对政府财政的担忧可能持续发酵,海外长债的高波动可能延续。海外长债收益率同步飙升成为市场焦点,近期,海外长债市场经历一场“抛售潮”——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限国债收益率同步飙升。
海外长债收益率同步飙升
近期,海外长债市场经历一场“抛售潮”——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限国债收益率同步飙升。9月2日,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一度突破5%,为今年7月以来首次。与此同时,欧洲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国债收益率也纷纷被推向阶段性高点。相比之下,欧洲债市的风暴则更为猛烈: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5.72%,为1998年以来首次;德国、荷兰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升至3.4%、3.6%,法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破4.5%,均创下自2011年以来新高。截至9月5日16时30分,英国、法国、德国、荷兰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5.56%、4.4%、3.34%、3.5%,较9月2日的高位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海外长债的抛售和波动也联动至股市和汇市。欧洲市场上演了“股债汇”三杀:英镑、欧元对美元汇率大幅走弱,欧洲股市普遍承压。英镑对美元当日一度跌至1.3340,日内跌幅达1.52%;欧元对美元当日跌近0.6%。除了欧美市场之外,日债则在财政预算可能创新高的担忧下进一步受挫。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亦于9月2日升至最高近3.3%,创下自该期限国债诞生以来的历史新高。
财政困局成为共性担忧
这场海外长债风暴背后,即“各有苦衷”,又难掩共性担忧。对于欧洲国家而言,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在报告中写道,财政纪律争议、赤字扩张、能源转型成本等因素叠加,使得欧洲债市的风险溢价显著上升,市场对欧元区资产的信任开始动摇。欧洲债市似乎陷入了财政问题的“恶性循环”。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支出扩张引起债务发行加速,投资者的担忧推高了收益率水平,反过来又加重财政负担。此外,投资者对于欧洲的地缘局势、通胀和经济前景担忧,也进一步推高了国债收益率。对于日本而言,债市压力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日本政治的不确定性则为这场动荡增添新的变数。王昕杰称,日本通胀上升、潜在的财政刺激以及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引起的市场供需失衡等因素,给日本国债收益率带来了上行压力。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本轮全球债市动荡的根源,在于投资者对各国政府财政困局的深刻担忧,以及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定价。此外,季节性流动性收紧等因素也为全球债市施加压力。“总的来看,货币政策宽松不足,叠加财政空间捉襟见肘引起了这轮发达国家债市抛售潮。”王昕杰告诉记者。季节性因素也“助推”了这波长债的抛售。王昕杰表示,历史数据显示,9月通常是全球国债发行的季节性高峰,供给放量往往与市场流动性季节性收紧相叠加。这种供需格局的失衡,共同导致了全球长期国债在该月普遍表现承压。实际上,海外超长期国债的异动并非偶然事件。兴业研究外汇商品部总经理、首席汇率研究员郭嘉沂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海外超长债市场持续承压,这背后一方面是债务与赤字问题;另一方面是机构行为结构性的转变,比如荷兰养老金与日本险资对超长债需求下降。这轮海外超长期国债的异动,是市场对发达经济体国债“无风险”属性的再审视。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宏观团队在报告中称,经济波动加剧、债务压力上升等因素令发达经济体国债的“无风险”属性弱化,投资者持有长债所需的风险溢价走阔,削弱了收益率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
短期内仍将承压
全球长债经历抛售潮后,美债收益率有所回落,30年期美债收益率脱离短暂触及的5%关口,在一定程度上平复了市场情绪。展望后续,全球债市是就此修复还是延续溃败之势?受访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在季节性因素、财政担忧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长期国债收益率仍可能在高位震荡。“欧美国债市场周三恢复平静,长端收益率显著回落,金融市场的警报暂时被解除。不过投资者对于政府财政预算和债务负担的担忧仍将长期存在,因此债市的高波动或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演。”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陈杰瑞(Jerry Chen)说。随着美联储议息会议日的临近,市场的目光也转向美联储动作。但正如兴业证券宏观团队所总结的,海外发达经济体面临的共同困境是“货币难宽、财政难解”,海外长债的症结是供需矛盾,即更高的通胀抑制需求、更宽的赤字推升供给,财政扩张令供给增加,需求不足的风险被投资者纳入定价逻辑,增量需求或比降息更重要。美债市场的表现正印证了这一说法。王昕杰称,虽然市场预期美联储即将重启降息,但是实际利率仍然较高,叠加“大而美”法案增加债务存量,把财政问题的近忧推向远虑,也并未能实际降低长端债务收益率水平。王昕杰表示,中长期来看,在全球降息潮之下,各国的收益率曲线将更陡峭,对于长期国债来看,重要的观察点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是否可以对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以边际上消化债务问题,这才能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形成对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行引导。财政政策(SEO关键词2)的调整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焦点,其能否有效缓解债务压力,仍是未知数。全球债市(SEO关键词3)的未来走向,将深刻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格局,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市场反馈。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债券市场(SEO关键词4)的稳定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