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8月11日,多家公司推出产业债券正式发行。今年以来,已有2053只产业债券成功发行,规模达1.83万亿元,同比增长显著。政策支持、企业需求旺盛等因素推动市场快速发展,科创债等创新品种成为亮点。

  8月11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计推出的8只产业债券正式发行。除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外,其余4家公司在本年度内均已多次发行产业债券。

  这是今年以来产业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全文数据来源),今年以来,已有2053只产业债券通过交易所市场成功发行,发行规模合计达1.83万亿元,发行数量及规模同比分别增长46.54%和32.61%。

  对于这一增长态势,《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背后原因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政策支持持续加码,明确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并提供制度保障;二是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产业债凭借满足中长期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的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提升发行意愿;三是城投债供给缩量背景下,产业债成为供给增长新引擎,市场吸引力显著上升;四是市场成熟度与创新力提升,债券品种不断丰富、结构持续优化,以绿色产业债为代表的创新品种推动市场规模扩大与多样化发展。

  具体来看,年内产业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监管部门通过一系列措施持续改善融资环境,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尤为突出,成为推动市场扩容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年内发行的产业债券中,科创债有493只,发行数量同比增长61.6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2.24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建立动态项目库、开展业务培训、面向全市场推广和收集项目情况等手段,大力推动高成长产业债这一创新品种的常态化发行,使其成为年内产业债券市场的又一大亮点。数据显示,年内已有53只高成长产业债成功落地,多地区、多类型企业相继完成了创新性发行,金额合计318.15亿元。与此同时,年内已有80余家非银机构参与了该产品投资。

  大力推动产业债常态化扩容,不仅蕴含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融资结构的深层逻辑,更承载引导金融资源向产业端倾斜、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研究员李席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其他融资模式,产业债覆盖范围广泛,不仅涉及多个行业,还包含国企、民企、外企等各类所有制企业,能为不同主体提供多元融资渠道;同时,其还有助于优化企业债务结构,通过发行长期债券提供稳定资金来源;此外,产业债能精准对接关键领域,比如通过科创债等品种促进科技创新,进而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此外,产业债市场的规模化发展,还有助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直接融资占比,降低企业对间接融资的过度依赖,从而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产业债能够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助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