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调整尾声酝酿机会,国债超长额度或上调
AI导读:
债市调整近尾声,工业品涨价不改长多逻辑,可逐步配置利率债。政治局会议锚定政策双主线,超长国债额度或上调支撑基建。理财半年报显示规模增至30.76万亿但增速放缓,下半年直投收益承压,信用债ETF成配置新工具。
AI摘要:债市调整近尾声酝酿参与机会,工业品涨价扰动不改长多逻辑,可逐步配置10年期1.7%+/30年期1.95%+利率债;信用债暂避补跌风险,转债维持战略配置价值。政治局会议锚定政策双主线:财政精准发力+货币协同降准,超长国债额度或上调支撑基建。理财半年报显示规模增至30.76万亿但增速放缓,下半年直投收益承压,信用债ETF成配置新工具,预计全年规模达33-34万亿。
1、债市可逐步参与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
理性来看,其实近期每次大调,都是逆向操作的机会。短期债市更为担心的,可能还是工业品快速涨价带来的PPI同比上行,以及由此引发的通胀担忧。我们依然倾向于近期的大幅调整,可能是错误定价,年内第三轮上涨机会正在酝酿。
华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颜子琦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本次债市回调是在当前宏观扰动因素增加的环境下,更多由交易盘主动增加借贷卖出+债基连续遭遇赎回的共振,债市长多的逻辑实际并没有发生改变,当前谈论债市反转依然为时过早,但后续可以高频关注①券商是否在进一步加大借券卖空力度以及②债基赎回压力的彻底结束。

西南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杰峰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曲线形态可能还会延续陡峭走势,不过10年国债目前或已具备一定投资性价比。策略方面,我们认为配置角度可以考虑“短信用+长地方债”的投资组合,获取相对更高静态收益的同时仍有动态收益空间,其中,短信用仍然可以关注银行间同类型相关品种,目前交易所市场流动性溢价较大,配置银行间品种的性价比更高,长地方债则可以考虑15-20年期限中有凸点的位置进行配置。从交易角度来看,目前10年国债和30年国债活跃券短期内暂无换券风险,因此可以选择当前的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和3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02)作为主要交易标的。
东方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
我们判断资金紧张伴随央行加大投放会很快平息;反内卷带来的通胀预期提升短期或持续,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权益市场上涨仍将持续,但并不必然导致债市下跌,仍有望形成股债双牛格局。因此对于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我们建议可以考虑逐步参与,如1.7%以上的10年期国债和1.95%以上的30年期国债等;对于流动性较差的信用债,或仍有补跌风险,可再观望;对于可转债,虽然估值偏贵但仍看好其权益市场带动下的投资价值。
2、政治局会议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已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良好基础,既定各项政策部署正在有序推进,下半年GDP增速只要4.7%就可以实现全年目标,故目前出台大规模刺激性政策的必要性不大。短期内政策仍将保持定力,下半年或有两条主线:一个是精准施策。在不增列赤字、不增发国债的前提下,发力空间在于调整年初预算安排的结构、优化额度在各省之间的分配、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券和化债的额度,具体方向可能包括增加稳就业和稳外贸支出、化解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等。二是灵活应对,根据前期政策效果相机抉择是否进一步加大力度,并密切跟踪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形势对国内的影响传导,常态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预研储备。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
财政政策仍将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主要发力点和重要抓手。要用好用足财政政策工具,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民生保障,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有必要进一步降准降息,降低房贷利率。正式的股市平准基金取代中央汇金操作稳股市也有必要继续研究探索。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下半年有可能上调支持“两重”投资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用于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和国企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发行额度也可能上调,这将给基建投资提速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3、理财半年报点评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
展望下半年,理财或面临更大挑战,但理财应对赎回的能力增强。首先,理财收益率或将进一步下行。其次,理财规模扩张或存在一定压力。再次,理财净值波动可能会加大,但理财应对赎回的能力有所增强。最后,高息资产更加稀缺,理财可能更加依靠交易和委托投资获取收益。
中金公司研究部固收分析师王海波
我们认为理财规模短期在存款比价效应下会维持增长,同时因为仍存在一定安全垫,短期债市调整对理财净值影响或相对有限,理财出现负反馈的概率也相对较低,信用债市场需求会有所支撑。但是随着资产端收益率的下降,我们认为理财负债端业绩比较基准或继续调降,也会使得理财吸引力边际下降。所以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理财规模增速可能边际放缓。随着和信托合作规范化以及低票息的持续,我们认为理财直投获取较高收益的难度或增大,未来与基金的合作或继续加强,同时今年以来规模快速增长的信用债ETF也成为理财投资的又一有力工具。

中信建投银行首席马鲲鹏
2025年上半年理财规模30.76万亿,较1季度增加1.53万亿,同比增7.53%,增速放缓,原因是1季度理财规模下降,2季度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趋稳,叠加居民财富再配置,理财规模有所回升。2季度从配置看,资产配置风险偏好在提高,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要求。现金及银行存款、公募基金的规模和占比都较Q1回升,但债券、非标、权益、拆放同业和买入返售的占比环比降低。2季度,理财产品期限延长,杠杆率回升;且理财子市场份额继续提高,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在降低。预计2025年下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实现10%左右增长,达到33-34万亿左右。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