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科技创新债券(科创债)在7月步入发行快车道,发行规模超7600亿元。买方机构银行理财和ETF纷纷布局,市场供需两旺。科创债市场初步具备规模基础,但仍有扩容空间,未来需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完善融资生态。

  科技创新债券(简称“科创债”)在7月步入发行快车道。今年5月7日,央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创债有关事宜的公告,旨在通过创新金融工具进一步疏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截至目前,科创债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且凸显了示范效应。最新数据显示,自新政落地以来,科创债发行规模超7600亿元。特别是步入7月后,科创债发行再度呈现放量态势。

  与此同时,科创债买方机构也开始下场,银行理财和ETF已开始纷纷布局,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状态。Wind数据显示,自科创债相关政策落地以来,截至7月20日,科创债发行规模达7684亿元。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表示,新规落地以来,科创债市场快速扩容,并呈现出低成本优势与显著的结构性特点。

  目前发行主体结构以优质的央国企为主。但值得关注的是,6月后,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数量开始增加,共有50只民企科创债启动发行。其中包括三一集团、桐昆集团、吉利控股、天齐锂业、华友钴业、立讯精密、正泰集团、比亚迪和特变电工等各领域龙头企业。

  市场买方机构也纷纷下场,公募基金ETF和银行理财等配置资金均加大了配置力度。首批10只科创债ETF在7月7日发行,融资规模达到290亿元,并在7月17日上市。最新数据显示,上周,10只科创债ETF交易活跃,规模增长迅速,最新规模超过883亿元。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也在积极布局科创债市场。整体看,目前各家理财公司均以固收为产品主要配置方向,会在债券选择中配置合适的科创债。今年以来,创设科创债指数并配置相关产品成为不少大型理财公司和银行的一致选择。

  “近期交易活跃,科创债市场初步具备规模基础和示范效应。但客观而言,科创债存量规模在信用债市场中占比仅6%,仍有扩容空间。”袁海霞向记者表示,未来科创债市场建设应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完善科创债融资生态,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她认为应立足全生命周期视角,对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支持,提升债券融资工具的适配性,推动形成综合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成长期企业,可支持企业在相对宽松的发行条件和门槛下进行债券融资,例如发行高收益债券和集合债券,同时应加大风险分担工具等应用,提升投资者的接受程度。

  而随着银行理财和ETF等买方机构陆续入场,未来产品创新成为看点。科创债市场需要培育和引入耐心资本,丰富投资者风险偏好层次。数据显示,目前在期限结构上,科创债整体以中短期品种为主。九成科创债发行期限在5年期以内,1年期至3年期占四成,长期资金的供给仍存在不足,与科技领域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不够适配。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