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等发行科创债。新政实施后科创债发行提速,引导债市资金投入科创领域,带动市场规模扩大,但商业银行发行也面临挑战。

  新华财经北京7月11日电(记者董道勇)今年5月,我国正式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三类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对此,专家表示,新政实施以来,科创债发行提速,持续引导债市耐心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募集的科创债资金作为源头活水持续流入科技型企业,并以低成本资金优势加速硬科技突破。

  科创债按下“加速键”

  2025年5月(此处应为笔误,结合上下文推测实际应为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三类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政策发布以来,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持续提速。

  数据显示,5月7日至7月8日,300余家科创债主体合计发行规模超6500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发行4408.2亿元,交易所市场发行量2093.18亿元。

  民生证券债券业务部项目负责人刘星宇表示,目前新增科创债券中,发行主体主要是以银行金融机构、央企、国企为主。民生证券在持续开发央企、国企客户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发行科创债满足PE、VC机构融资需求的项目。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我们也是积极响应、积极参与。”潍坊银行固定收益部投资主管叶钰明表示,潍坊银行看好科创债的配置机会,同时也会积极做一些交易策略。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正式发售。业内认为,随着科创债ETF的上市交易,有助于提升科创债流动性,增强产品吸引力。

  安融(香港)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沅帆表示,科创债的大幅放量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前一阶段的“资产荒”。随着科创债ETF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科创债需求及其资金规模的扩大。

  “未来,随着ETF发展起来,科创债作为一种成份券,其需求肯定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叶钰明说。

  安融评级产业融资部总经理韦雨晨表示,今年5月设立债市“科技板”,标志着科创债正从一个补位工具向系统性建设的方向转变。

  引导债市资金投入科创领域

  业内人士介绍说,本次科创债新政出台后新增支持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券,募集资金可用于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扩容后,能够发行和使用科创债券的主体大幅增加,带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兴业银行总部基地支行行长赵腾达表示,本次科创债新政明确募集资金可以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投资,因此金融机构大量发行科创债,能够为科技创新领域贷款、投资带来低成本资金。

  “科创债拓宽了创新资金的来源渠道,而且成本相对较低。”赵腾达介绍说,银行发行科创债后,科创债募集到的资金会通过不同形式流入到科创型企业。

  记者注意到,新政出台后,商业银行迅速行动。5月8日,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杭州银行分别公告称本次拟发行科创债规模为100亿元、100亿元和50亿元不等。

  统计显示,5月7日至7月8日,商业银行纷纷发行科创债券,其中建行发行300亿元,工行、农行、交行、中行各发行200亿元;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股份制银行合计发行550亿元,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12家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商行合计发行超400亿元,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首支农商行发行科创债10亿元。

  刘星宇补充说,除科创债外,目前政策也非常支持科创类ABS产品发行。

  不过,周沅帆提醒说,面对科创债增量机会,商业银行发行科创债方面还面临信用评级压力、发行成本波动和风险管理能力要求提升等挑战。

  “作为评级机构,安融评级也在积极推动科创债落地。”周沅帆表示,随着科创债与科技、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科创债将成为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培育生产力的核心金融工具。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