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6月26日,中信建投启动首单银行间市场券商科创债发行。此前,5家头部券商获批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合计额度达558亿元。券商科创债发行持续升温,有利于打通资金直达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科技创新,券商还积极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全面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

6月26日,中信建投2025年第一期的科技创新债券启动发行工作,这是首单在银行间市场启动发行的券商科创债。此前,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华泰证券5家头部券商相继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合计获批额度达558亿元。

如何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是券商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头部券商大规模发行科创债,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中介的枢纽作用,真正打通资金直达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5家券商获批超550亿元科创债额度

券商科创债发行持续升温。6月以来,已有5家头部券商相继获批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据公告,中信证券获批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150亿元科创债,中金公司获批发行不超过98亿元科创债,国泰海通获批发行不超过150亿元科创债,中信建投获批发行不超过60亿元科创债,华泰证券获批发行不超过100亿元科创债,均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行政许可有效期均为2年时间。

券商科创债发行热潮可追溯至今年5月。5月7日,央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到,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三类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随后,券商等市场参与主体迅速响应。据记者结合Wind数据统计,5月7日以来,已有超30家券商总计发行36只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超过300亿元。

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获批的5家券商发行科创债范围为银行间市场。“券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标志着我国科创债发行渠道进一步扩容,由于银行间市场规模比交易所市场更大,券商获批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可降低相关融资成本,并提升其融资规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有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周赟对记者表示。

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科技创新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置于首位。随着科创债发行落地,券商“输血”科技创新的枢纽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多家券商对于发行用途均表示,此次发行科创债募集的资金中不少于70%的部分将通过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国金证券董事长冉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市“科技板”有望在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二是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引导长期资金流向硬科技。三是完善风险定价与分担机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券商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

记者注意到,除了自身发行科创债外,券商还积极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助力科创债承销,并开展科创债做市服务,全面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在科创债承销方面,Wind数据显示,5月7日以来,55家券商已累计承销超3000亿元科创债。其中,中信建投以443.14亿元的承销规模居于首位,中信证券以442.68亿元的规模位居第二,国泰海通、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分列第三至第五位,承销规模分别为303.61亿元、287.09亿元和240.29亿元。

周赟认为,科创债正重塑券商的业务生态。通过打通“融资—投资—退出”全链条,推动投行业务与投资业务深度融合,为券商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政策红利推动下,券商成为科创债市场扩容中的关键受益主体,其多元化业务能力与资本市场专业性将在新一轮科技金融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东吴证券分析师李勇表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