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银行业监管指标:资产增长,盈利稳定
AI导读:
2025年三季度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增长,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409.63万亿元。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产占比有变化,大型商业银行发挥主力作用。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成果显著,效益性指标中净息差受关注,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5年三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这一数据对于了解银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保持增长,截至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4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与二季度末持平。其中,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409.63万亿元,同比增长8.8%。
从资产规模集中度来看,资产规模呈现出向大型商业银行集中的态势。
从不同商业银行类型来看,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43.9%,占比较二季度末提升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提升0.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16.1%,较二季度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商行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13.8%,与二季度末持平。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分别为12.9%、13.4%,分别与二季度末持平、下降0.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大型商业银行继续发挥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银行业差异化发展,有助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各类主体的合理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银行业继续服务实体经济。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4.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万亿元,这体现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果。
从效益性指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87万亿元,与2024年同期持平。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为0.63%,与二季度末持平,整体仍旧承压;净息差为1.42%,与二季度末持平。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截至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31%、1.37%、1.58%、1.35%,均与二季度末持平;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则率先回升,较二季度末上升1个基点至1.56%;民营银行的净息差则继续显著下滑,较二季度末下降8个基点至3.83%。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未来几个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预计仍承压。从长期来看,利差收窄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商业银行一是需要优化资产配置,提升中间业务和轻资本业务占比,培育多元化收入来源;二是强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收入比;三是加快战略转型,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变。“长期来看,净息差将在较低水平趋于稳定,考验商业银行的精细化经营和综合服务能力。”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2%,较二季度末上升3个基点;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7.3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174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7.15%,贷款拨备率为3.14%。
曾刚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银行业整体运行稳健,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盈利能力保持稳定。金融体系运行韧性较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充足,风险总体可控。尽管宏观环境复杂、金融监管趋严,但银行业展现出较好的盈利稳定性与资产质量基础,为后续稳增长、防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不良贷款率方面,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2%、1.22%、1.84%、1.83%、2.82%、1.06%。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二季度末持平,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二季度末下降,其他类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二季度末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