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银行引领中小银行增资潮,地方国资成主力
AI导读:
10月31日九江银行拟通过非公开定向发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今年以来中小银行增资扩股提速,地方国资成增资主力,有助于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
10月31日,九江银行发布公告,拟通过非公开定向发行不超过8.6亿股内资股、不超过1.75亿股H股的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这一银行增资举措引发关注。《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小银行增资扩股显著提速,普遍采取引入外部股东、可转债转股、定向增发等措施;随着资本补充方案逐步落地,部分银行同步开展股权结构调整,银行资本补充成为市场焦点。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中小银行密集开展增资扩股,既是应对监管要求、夯实资本基础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质效的必然举措。银行增资对于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九江银行在公告中明确,本次增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旨在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并优化股权结构。若按发行上限完成,该行总股本将从当前约28.47亿股增至38.82亿股,增幅超36%,银行股权结构将迎来重要变化。
具体来看,九江银行非公开定向发行内资股拟面向包括主要股东在内的不超过35名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H股计划向不超过10名独立于该行及关联方的合格投资者发行,数量不超过1.75亿股,实际发行规模将根据监管批复与市场情况动态调整。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九江银行近年来第二次推进增资扩股,银行增资进程持续推进。
除九江银行外,今年已有多家中小银行加入增资行列:青岛银行、张家口银行、廊坊银行等城商行主动推进资本补充;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山西银行、兰州银行等多家机构则获批发行二级资本债或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在增持方式上,除定向增发外,配股、优先股、“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券和永续债)及转股型资本债券等工具也被广泛运用,银行资本补充方式呈现多元化。
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小银行频繁增资扩股,核心原因有四方面:一是支持实体经济需加大信贷投放,而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资本补充紧迫性提升;二是净息差收窄削弱盈利与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三是资本市场活跃,中小银行投资价值凸显,为外源性增资打开空间;四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银行亟须加快战略转型,推动数字化、专业化、差异化转型,补充资本加大相关投入,银行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据梳理,地方国资是本轮中小银行增资主力。例如,10月24日,湖南银行官网披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批复同意湖南银行向特定对象发行10亿股普通股;此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披露的《关于湖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反馈意见》显示,此次发行对象共9名且均为国有主体(目前尚未签署书面认购协议)。8月份,内蒙古银行26.81亿股新增股份由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旗下内蒙古财信集团全额认购,国有股占比突破65%;7月份,上饶银行完成12.44亿股股份发行,43位新增股东均为上饶本地及省内其他市县国企,增资后国有股占比从2024年末的54.16%提升至约67%,地方国资在银行增资中作用显著。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资入股为银行提供“资本+信用”双重支撑,有助于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并在地方财政存款、重点项目对接等方面形成资源协同。同时,国资主导的股权优化有助于解决历史遗留的股权分散问题,提升治理稳定性与战略执行效率,银行股权治理迎来新机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