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下半年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市场呈现分化,大中型银行积极赎回旧债发行新债,而部分中小银行因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选择不赎回。监管拟将非预期不赎回纳入24小时上报范围,中小银行需构建多元化资本补充体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以应对挑战。

  今年下半年,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市场呈现罕见分化格局,银行资本补充(SEO关键词1)成为市场焦点。当大中型银行从容赎回旧债、发行新债之际,一些中小银行却默默按下了赎回的暂停键,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SEO关键词2)的深度关注。

  其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相继公告全额赎回数百亿元的二级资本债,通过“旧债换新”优化资本结构。而几乎同时,阜新银行、南昌农商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却宣布不行使赎回权,二级资本债赎回分化(SEO关键词3)现象凸显。

  二级资本债作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工具,其赎回与否的决策已成为观察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和经营状况的晴雨表。随着监管机构拟将“不按市场预期赎回二级资本债”纳入24小时内上报范畴,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难题正被置于聚光灯下,市场对银行资本管理(SEO关键词4)的讨论持续升温。

  赎回现分化:大行从容,小行暂停

  二级资本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分化。

  9月23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已行使赎回权,全额赎回2020年9月17日发行的10年期固定利率规模为600亿元的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同月,建设银行也完成了650亿元同类债券的赎回操作。这两家大行在公告中均提及,赎回符合债券募集说明书中“第5个计息年度末可行使赎回权”的约定。

  紧随其后,中信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西安银行等多家银行也纷纷加入赎回行列,形成一波二级资本债赎回小高潮。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1.8%左右,而2020年发行的二永债(包括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利率多在4%~4.73%区间,显著高于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例如,西安银行发行的20亿元10年期二级资本债票面利率为4.30%,而同期兴业银行发行的300亿元永续债票面利率为4.73%。随着市场利率下行,部分银行通过赎回高利率旧债并发行新债,有效降低了负债成本,每年可节省相当规模的利息支出。

  “这种财务优化效应在大中型银行体现得尤为显著,因其庞大的存量债券规模,旧债置换新债能够缓解净息差压力。”某银行业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

  与大型银行的从容形成鲜明对比,部分中小银行宣布不行使赎回权,选择保留旧债。9月初,阜新银行公告称,决定不行使“20阜新银行二级01”的赎回选择权,该笔发行总额为15亿元的债券未赎回部分将继续以5.5%的利率存续;4月,南昌农商行也宣布不赎回利率4.90%的二级资本债。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2024年以来,营口银行、湖北孝感农商行、山西榆次农商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均发布过不行使二级资本债券赎回选择权的公告。

  背后原因: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

  中小银行选择不赎回二级资本债背后,是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的现实压力。以南昌农商行为例,截至2024年末,该行合并报表口径资本充足率为10.34%,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9.39%,已接近监管底线。

  据报道,阜新银行在2021年后未披露相应年度报告,联合资信已延迟出具对其及相关债券的评级报告。

  “资本充足率低于12%的银行,赎回旧债可谓是自断一臂。”前述银行业研究人士直言,部分中小银行存在盈利能力弱、资产质量承压等问题,若赎回旧债后无法顺利发行新债,将可能导致资本充足率跌破监管红线。

  他表示,根据监管规定,二级资本债在存续满5年后,其资本计入效率将逐年递减。这意味着,即使银行选择不赎回,这些债券的资本补充效果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弱化。

  “中小银行面临的另一难题是外部融资渠道有限。”他指出,中小银行多服务于本地经济,受区域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当资产质量承压时,资本补充难度会进一步加大。面对资本补充压力,中小银行需构建多元化资本补充体系(SEO关键词5),这是破局关键。

  两央行分行:拟纳入24小时内上报范围

  针对二级资本债的“不按市场预期赎回”现象,监管层面已开始行动。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发布《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和重要信息报告制度(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拟不按市场预期赎回二级资本债”需在24小时内上报。

  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及重要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拟将该事项纳入24小时内上报范围。这一监管动向表明,二级资本债的非预期不赎回已被视为潜在风险信号。

  “24小时内上报机制旨在打破信息不对称。”上述人士解释,中小银行资本异动往往具有传染性,快速响应机制能防止局部风险外溢。二级资本债作为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其未如期赎回可能引发市场对该银行经营状况的质疑,进而推高其未来融资难度和成本。监管提前介入,既是对个体机构的保护,也是对金融系统稳定的维护。市场预计,未来针对中小银行的差异化资本监管框架将逐步落地。

  破局之道:拓展资本补充渠道,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面对资本补充压力,中小银行如何找到可持续的资本补充路径?

  上述人士指出,中小银行亟待构建多元化资本补充体系,利用诸如永续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以及利用配股、定向增发等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其次,改善股权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地方财政资金,也是中小银行夯实资本基础的有效途径。一些地方已通过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

  此外,中小银行应结合自身业务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同质化竞争带来的资本消耗。通过聚焦特定区域或行业,做深做透本土市场,实现资本集约型发展。

  “对大型银行而言,这是优化资产负债表的战略机遇;而对中小银行来说,则是倒逼转型发展的压力测试。”他认为,二级资本债市场的分化仅是表象,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结构的深层次变化。随着经济增速换挡和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银行业的优胜劣汰将加速进行,银行资本补充策略(SEO关键词6)需与时俱进。

  “对中小银行而言,短期内的‘不赎回’决策可能是无奈之举,但长期看,提升内生增长能力、打造特色化商业模式才是根本出路。监管政策的及时介入,为风险化解提供了缓冲期,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利用这一窗口期实现转型升级。”他指出。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