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与广州农商行超百亿资产转让,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加速发展
AI导读:
近日,渤海银行与广州农商行先后公告转让超百亿元债权资产,年底前行业冲刺优化资本结构。近10家银行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银行业集中处置不良资产,推动处置渠道多元化。
近日,渤海银行公告称,为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计划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合计约698.33亿元的债权资产。除渤海银行外,广州农商行也于10月9日公告表示,拟转让合计约189.28亿元的信贷资产包,银行资产转让(SEO关键词1)成为年底前行业优化资本结构的热门选择。两起超百亿元的资产转让先后见诸公告,这正是年底到来前行业冲刺“甩包袱”的缩影。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进入10月以来,已有近10家银行在银登中心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从业人士指出,为有效优化资本结构、降低风险指标,下半年银行业往往会集中处置不良资产,当前不良资产处置市场(SEO关键词2)也向纵深发展,积极推动了处置渠道、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超百亿资产包上架
根据上述公告,渤海银行本次转让资产为该行依法享有的债权资产,合计约698.33亿元,涉及本金金额约为499.37亿元、利息金额合计约104.36亿元、罚息金额合计约93.34亿元、代垫司法费用金额合计约1.26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上述转让资产的账面价值约为483.1亿元。渤海银行表示,转让资产的最终代价将取决于最终公开挂牌方式竞价价格,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约488.83亿元。以此计算,该价格约为债权总额(即包括本金、利息、罚息及代垫司法费用金额)的七折。公告显示,拟转让的债权中以贷款为主,包括贷款108户、资产管理计划32户、票据32户、保理2户、信用证1户,共计174户(其中1户同时涉及贷款及票据)。其中,本金账龄超过5年的有52户,涉及本金275.65亿元,占出售资产包本金总额的55.2%,历史沉淀久、回收难度较高。渤海银行在公告中指出,此次公开转让债权资产旨在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并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通过一次性出清多年沉淀、资本占用高且流动性差的资产,预计将显著改善资产质量、降低风险资产占用、提升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从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并巩固市场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SEO关键词3)。
不止渤海银行,广州农商行也于近期上架了百亿级别的资产转让包。10月9日,广州农商行公告称,董事会已批准一项“潜在非常重大出售事项”,拟转让合计约189.28亿元的信贷资产包。从资产构成来看,该资产包截至今年6月末的本金规模为149.78亿元、利息38.97亿元,另含代垫司法费用0.51亿元与违约金0.02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笔资产未经审计账面价值约为121.32亿元。
行业不良资产加速出清
证券时报记者查询银登中心数据发现,进入四季度以来,已有近10家银行发布了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包含国有大行、股份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涉及贷款资金集中在个人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等类别,总金额超亿元的不在少数。10月9日,邮储银行山东分行发布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转让公告,未偿本息合计约2.38亿元,包含未偿本金2.07亿元、利息3062.9万元,涉及1577户借款人。竞价起始价为2100万元,加价幅度为5万元。10月11日,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公告转让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合计约1.12亿元,包含未偿本金9517.64万元、利息1648.6万元,涉及2177户借款人。该批不良贷款资产包均属五级分类中的“损失”类,竞价起始价为957万元,加价幅度为1万元。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为应对短期风险指标压力,兼顾中长期风险管理,银行业在每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都会加快对不良资产进行转让的速度。
具体而言,“百亿资产包”一次性出售与分批次挂牌转让的处置方式又有何区别?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一次性转让大额资产包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能集中出清,减少后续管理成本,但对买方资金实力要求高;而小额多笔转让灵活性更强,便于匹配不同处置机构,提升资产定价精准度和回收率,但操作流程复杂,交易成本上升,对银行内部资产分类与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则指出,不良资产处置过程较为复杂,转让方式因银行而异。一般而言,银行会综合运用自行催收、协议处置、债务重组、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但其拍卖、转让、定价均已市场化。随着近年来行业对于风险管控和资产处置的重视程度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发展也愈发成熟(SEO关键词4)。
“过去银行处理不良资产,往往急着‘甩包袱’,偏好选择一次性批量转让。”董希淼指出,当前,部分银行对不良资产开始转向主动管理和价值挖掘,比如部分银行成立“特色资产部”,专门负责不良资产的主动经营。董希淼还表示,已有部分银行认识到“不良资产也是资产”,为此努力构建“全周期、主动化、生态化”的不良资产价值管理体系,对于仍有经营价值、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联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等机构主动设计债务重组、引入战投等综合方案,力求最大限度挖掘和提升资产价值。王蓬博认为,随着市场秩序更加规范,银行在转让资产前也普遍加强了资产分层、数据建模与价值评估等,以此提升资产包的议价能力;同时,银登中心等平台推动了信息披露规范化,市场参与主体也从传统AMC扩展至地方资管、科技公司等。“监管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合规要求仍在不断提高,同时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急需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叠加个贷不良批量转让试点扩容,政策与市场机制共同推动资产处置走向常态化和市场化。”王蓬博预计,未来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快节奏仍会持续。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