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设立首席合规官岗位,加快合规管理体系建设。首席合规官负责合规政策制定、风险识别与处置及跨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合规管理标准化,降低金融风险。

  9月11日,瑞丰银行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变更经营范围”及“修订《公司章程》”两项议案,在修订后的《公司章程》条款中,该行在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中新增了“首席合规官”,此举凸显银行合规管理(关键词1)重要性。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以来,包括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以及农商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发布公告,明确设立首席合规官岗位,行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步伐显著加快。截至目前,已有华夏银行、哈尔滨银行、吉林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海南农商行、始兴大众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的首席合规官任职资格获批。

  整体来看,银行首席合规官人选多为现有高管兼任,也有内部提拔。例如,8月23日,江苏银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称,通过聘任该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袁军为首席合规官的议案;紫金银行8月21日通过董事会决议,聘任行长阙正和兼任首席合规官,不过其任职资格仍需报送金融监管机构核准。部分银行还通过“海选”方式公开招聘首席合规官,如江西银行、上饶银行等,体现了银行合规管理(关键词2)的多元化人才策略。

  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看来,首席合规官在合规管理中承担核心职责,主要涵盖三方面:一是负责合规政策制定与监督,搭建迭代全行合规体系、制定合规规范,监督制度执行并纠正偏差;二是推动合规风险识别与处置,通过多元手段识别风险,牵头制定整改方案并推动落实;三是推动跨部门协同,联动业务、风控等部门建立协同机制,促进合规与业务融合,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合规合力。银行设立首席合规官是加强合规管理(关键词3)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2024年12月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金融机构应当在机构总部设立首席合规官。该《办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过渡期为《办法》施行之日起一年。不符合《办法》规定的,应当在过渡期内完成整改。高政扬表示,一方面,金融机构总部设立首席合规官岗位,以此强化合规管理的顶层设计与统筹力度;另一方面,在金融监管不断强化的趋势下,银行需主动推动合规管理嵌入业务全流程,首席合规官这一专职岗位,能有效增强合规体系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确保业务开展全程符合监管要求。

  高政扬认为,首席合规官的设立将推动行业合规管理(关键词4)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望推动金融机构完成从架构设计、制度完善到执行监督的全链条优化升级,进一步压缩合规漏洞,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为行业稳健发展筑牢合规根基。对于银行而言,该岗位可通过统筹合规审查、搭建风险预警机制,提前规避合规隐患,减少因违规引发的行政处罚与声誉损害;同时,合规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助力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树立更可靠的品牌形象,从而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商业银行在首席合规官的选拔与培养上,或更加强调四方面能力:一是对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认知与理解;二是对监管政策、法律法规的解读能力;三是结合监管趋势、业务趋势、技术趋势及银行战略,把握合规导向的实际能力;四是跨条线协调能力。

  高政扬则认为,未来商业银行选拔与培养首席合规官,需重点关注五方面素养:第一,需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精通金融法规、金融业务及风险管理,能在复杂监管环境中作出准确判断;第二,应具备战略思维,将合规目标与银行长期战略深度融合,前瞻性预判监管趋势;第三,需坚守独立性与职业操守,确保立场中立客观,有效行使合规否决权,保障履职独立性;第四,需拥有优秀的沟通协调能力,与业务部门、监管机构等多方高效协作,推动合规管理落地见效;第五,需具备持续学习能力,以适应金融创新、监管动态变化及合规工具技术的迭代演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