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时隔两年,郑州银行公开选聘总行首席信息官,强调技术与业务双线能力。数字化转型成中小银行“弯道超车”关键,CIO成技术与业务融合桥梁。

时隔两年,郑州银行首席信息官(CIO)一职的“补位”工作提上日程。日前,该行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总行首席信息官。从岗位任职条件来看,公告对应聘者提出三项硬性条件:一是全面掌握银行各类业务流程;二是深刻理解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三是曾主导或深度参与银行大型科技项目研发与实施。这一“技术+业务”的双线要求,深刻映射出当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角色定位的重大蜕变。

过去,银行信息科技部门大多扮演着“服务支撑”的角色,核心职责仅为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响应业务部门提出的技术需求。但随着数字化浪潮全面席卷,科技在银行体系中的定位发生了根本转变——它从后台逐步走向前台,从单纯的成本中心跃升为驱动价值创造的“战略引擎”。数字化转型成为关键,这一角色蜕变的关键意义在于,技术不再是被动地响应业务需求,而是主动引领业务创新、推动业务增长,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力。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其在资金实力、客户资源等方面与大型银行存在明显差距,数字化转型因此成为其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战略路径。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开始跟进设立并招聘首席信息官,当岗位设置完成从0到1的突破后,真正的考验随之而来——如何实现从1到N的价值裂变,让CIO的作用充分发挥,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度落地?

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部分中小银行曾陷入技术与业务“两张皮”的困境。科技部门将大量精力投入到IT架构的升级换代、系统的云化迁移中,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难以看到业务成效的显著提升。深究其中缘由,在于这类转型仅停留在“上系统、建平台、用技术”的表面层面,过度关注工具的引入与堆叠,缺乏以业务为核心的牵引和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最终导致价值产出微乎其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兼具深厚技术功底与敏锐业务洞察力的CIO,成为了连接技术与业务的关键桥梁。一位真正“懂行”的CIO,能够精准捕捉零售金融线上化场景中的痛点,洞悉公司金融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堵点,理解财富管理业务中客户体验的槽点。他们不会脱离业务孤立地谈论技术的先进性,而是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巧妙融入具体的业务场景设计之中,催生出智能风控模型、个性化财富规划等真正能够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

然而,找到并培养这样的“架桥人”并非易事。复合型CIO人才的稀缺,已成为不少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普遍面临的挑战。相较于大型银行雄厚的资源实力和强大的品牌吸引力,中小银行在高端科技人才的争夺战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中小银行不能仅仅依赖从外部引进优秀人才,更需要建立起内部人才的“造血”机制。一方面,可以鼓励现有技术骨干深入业务一线进行轮岗,让他们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充分理解业务逻辑、熟悉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应引导优秀业务骨干主动学习掌握技术思维,培养他们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中小银行还需优化组织架构与考核机制,确保CIO不仅拥有技术决策的权力,更能深度参与银行的战略规划与业务决策,使其能够真正站在全局高度推动全行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绝非一场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关乎其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战役。这场战役考验的不仅是CIO个人的智慧与担当,更是整个银行组织拥抱变革的决心与行动力。只有真正打通技术与业务融合的“任督二脉”,让技术创新不再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而是成为驱动业务增长、提升客户体验、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引擎,中小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价值跃迁。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