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回调与消费贷新政:市场动向与专家解读
AI导读:
瑞银专家颜湄之解读银行股回调、存款搬家及消费贷贴息政策,指出股市活跃度提升带动基金代销回暖,H股银行股息率优势显著,消费贷贴息政策对特定群体产生边际影响。
9月1日,在第22届瑞银证券A股研讨会于深圳举行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话瑞银亚洲金融行业研究主管颜湄之,谈及银行股回调、‘存款搬家’、消费贷贴息等议题,银行股政策动向引发市场关注。
银行业指数显示,银行板块正在经历一轮回调,7月份和8月分别下跌约0.85%和2.17%。市场观点多归因于风格切换、获利了结等因素;不过,近期出台的‘反内卷’及消费贷贴息政策,使得银行迎来政策利好,为银行股注入新动力。
颜湄之在采访中给出了多个观点,一是股市火热引起的‘存款搬家’程度尚不大,对银行存款端影响有限,即便出现也有助于增加中收;二是消费贷‘贴息’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刺激效果或相对更好;三是考虑到股息率差异,相较A股银行,瑞银更看好H股银行,且基准场景下未来5年的股息可持续。
‘存款搬家’或对银行偏利好
21世纪经济报道: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非银存款同比多增,居民存款同比少增,市场猜测可能出现‘存款搬家’现象。A股市场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现象?
颜湄之:所谓‘存款搬家’,主要是指居民或企业将银行存款转向非银同业,或用于股票投资等。从当前数据来看,这一现象的规模远不及2015年股市大涨时期。尽管近期散户股票开户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
如果查看某国有银行的一个监测银证转账的指数,和2015年该指标最高时比较,当前这一比例仍较低,因此我认为‘存款搬家’尚未形成明显趋势。
事实上,政策引导股市平稳发展,财富效应及收入预期受此影响,居民对股市的参与度也会相对理性。
21世纪经济报道:‘存款搬家’若出现,对银行板块是利好还是利空?
颜湄之:从银行自身情况来看,大型银行的贷存比普遍处于合理水平,不存在明显的存款短缺问题。例如一家国有大行当前贷存比约为70%,低于此前80%以上的水平;另一家国有大行贷存比约为90%,同样处于可控范围。
反而,从最新披露的银行中报来看,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了较好增长,主要得益于基金代销业务的回暖——随着股市活跃度提升,投资者热情明显恢复,基金代销规模增长;同时,此前表现低迷的信托代销、保险代销业务也逐步回升。
因此,所谓的‘存款搬家’并未对银行存款规模造成显著冲击,反而中收增长会对银行板块形成支撑,若股市能维持‘慢牛’态势,长期来看对银行板块是利好。
H股银行股息率更有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你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考虑到股息收益率差异,相较于A股银行更看好H股银行,请从股息可持续性的角度介绍一下。
颜湄之:H股银行的优势在于股息率,部分大型银行在注资完成后,股息率可达5.5%以上。考虑到股息收益率差异,相较于A股银行,我们更看好H股银行(2026年预期均值为4.1%vs4.9%)。
从资金流向来看,过去一年内地险资对H股银行股的配置力度较大,主要是境内利率较低,险资对收益率在4%以上的资产的需求较强烈。
同时,银行股的夏普比表现出色,在波动相对较小的同时,能提供稳定的股息回报。
从营收端看,今年上半年国有大行营收已全部实现正增长,主要是因为中收和债券投资收益的增加,不过股份制银行目前仍未摆脱营收负增长。
长期来看,股息率仍是支撑H股银行板块的核心因素。我们此前发布的报告曾股息可持续性进行五年预测: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25年H股银行股平均股息率约为4.9%-4.95%,2029年仍能维持在5%左右。
从长期预测来看,预计银行将从2026年恢复收入增长,同时净息差触底,手续费收入回升;未来五年大行营收有望维持正增长,最高或达5%左右。
不过,营收不会全部转化为利润,一部分预计用于增加拨备计提。整体而言,我们基准场景下未来5年的银行的股息可持续。
年内企稳仍需关注政策面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财政部正式对消费贷实施贴息政策,此前监管亦出台‘反内卷’相关政策,两项政策对消费贷需求是否有改善作用?消费贷的资产质量预计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颜湄之:针对这两项政策对消费贷的影响,我们在业绩会期间已与多家银行沟通,也进行了初步测算。需要明确的是,贴息仅覆盖大额消费贷,不包括信用卡。从当前执行情况来看,政策刚刚启动,推进节奏较为平稳。
整体而言,贴息更多是对特定群体产生边际影响。例如,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即便消费贷利率因贴息下降1%左右,也不会因此增加借贷;对于高收入群体,略微优惠也不是其进行借贷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中等收入群体且偶尔有借贷需求的人,1%的利率优惠可能会刺激其借贷意愿;资产质量方面,监管明确严禁资金流入股市与楼市,目前银行也已加强排查。
21世纪经济报道:7月份以来银行股出现阶段性回调,市场认为原因包括资金从防守型板块转向成长板块、‘分红即走’的行为等。您认为银行股何时能企稳?企稳需要哪些关键条件?
颜湄之:7月份以来银行股的回调属于正常市场波动,一方面是部分投资者在上半年获利后选择了结,另一方面是市场风格切换导致资金流向高增长的科技板块。
从回调幅度来看,8月份银行板块下跌不多,相较于今年累计约30%的涨幅,这样的回调幅度并不显著。
银行股属于防御性板块,当预期存在较大风险时,银行股会成为避险标的,类似公共事业板块的角色。事实上,8月份银行股与煤炭股(红利收息股)同时出现下跌,反映出当前市场对防御性板块的配置需求有所下降。
未来银行股能否企稳的有以下关注点:一是政策信号,关于‘十五五’规划的基建投资、产业支持等内容;二是经济预期的明确,目前经济数据依然在观察期;三是年末派息窗口期,12月至次年1月是银行集中中期分红的阶段。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