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高峰期,投资者需综合考量
AI导读:
A股上市银行进入现金分红高峰期,多家银行分红总额显著,国有大行成主力。银行股股息率优势凸显,但投资者需全面评估银行基本面,避免单纯依赖股息率决策。
A股上市银行进入现金分红高峰期,7月7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已有35家银行落地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叠加已实施的2024年度中期分红,银行年度分红总额已达5092.34亿元,其中约七成上市银行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20%。国有大行是分红“主力军”,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两家国有大行2024年度累计分红总额均突破700亿元。股份行层面,兴业银行分派年度现金总额224.33亿元,为目前股份行中已派发的最大“现金红包”银行。
城商行和农商行则通过提升分红频率,进一步提高股东回报水平。截至目前,18家城农商行中,超半数已实施2024年中、年末“双轮”分红,带动年度分红金额显著增长。除了已实施派息的银行之外,另有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9家银行拟分派的“现金红包”将于未来一周内陆续到账。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尚处实施阶段时,不少银行已纷纷布局2025年中期分红规划。其中,上海农商行在近期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银行的密集分红,本质上是行业基本面与政策导向共振的结果。”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分析称。
从分红比例上来看,A股上市银行分红力度持续强化,约七成银行分红比例超20%,另有招商银行、上海农商行等11家银行分红比例突破30%。不仅整体分红比例呈现向上趋势,部分银行的分红增幅和稳定性也尤为亮眼。
从政策层面上来看,为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证监会此前发布的相关规定中提到,进一步明确鼓励现金分红导向,推动提高分红水平。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银行的分红比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较高的分红比例反映出银行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充足的资本储备。
从投资者的实际收益角度来看,在当前银行存款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仍具吸引力。Wind数据显示,以7月7日最新收盘日计算,近12个月内,42家A股上市银行中,约半数银行股息率超4%。而银行股的持续上涨,进一步为高股息率水平提供了支撑。
对于投资者而言,究竟是持有银行个股更优,还是选择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更合适?业内人士表示,若银行股股价稳定,买入银行股以获取股息率回报确实是一种投资策略,但需注意其与固收类产品的本质差异以及股价波动可能导致“负回报”风险。余丰慧表示,投资者应全面评估银行的基本面情况,避免单纯依赖股息率作出投资决定。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