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内蒙古农商银行正式开业,注册资本超过580亿元,一次性整合120家机构。此次改革是全国范围内改革模式和规模尚属先例的一次积极探索,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业内专家指出,地方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要资金支持,改革要兼顾风险处置与转型发展。

5月27日,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古农商银行”)正式开业,注册资本超过580亿元,一次性整合120家机构的信息再度引起业内关注。这不仅标志着中小银行合并重组的新一轮农信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也是全国范围内改革模式和规模尚属先例的一次积极探索。然而,要一次性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仍面临不少挑战。

业内专家指出,地方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一大难题是资金支持。内蒙古农商银行的大规模注册资本体现了改革的决心,但前期风险处置效果和后续经营回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从股东构成来看,内蒙古农商银行涉及地方财政部门、地方国企、民企、自然人等多元主体,多地财政局入股。

内蒙古农商银行于5月17日注册成立,5月27日正式挂牌开业,注册资本高达580.17亿元。该行通过新设合并方式,整合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所属93家农信法人机构及其发起设立的区内26家村镇银行,共120家机构。这也是此轮省联社改革中第10个方案获批并落地的省级农信机构。

自去年12月正式披露改革方案以来,内蒙古农商银行组建事宜迅速推进。改革后,120家机构解散,债权债务由内蒙古农商银行承继,营业网点改设为分支机构。新组建的内蒙古农商银行总行内设职能部门23个、区域审计中心3个,下辖14家盟市中心支行、103家旗县级支行、2192个营业网点,员工3万余人。

目前,全国中小银行超过3600家,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复杂性、关联性和传染性强。内蒙古农商银行的改革模式,即独立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模式,有助于集中配置资源,提升经营管理合力和执行力,提高风险管理和化解能力。然而,对于存量风险机构较多、改革范围较大的区域,改革可以考虑分步实施。

580亿元的注册资本规模创出新高,背后是多元股东的注资。内蒙古农商银行共有147个股东,包括地方财政部门、国企、民企和自然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出资70亿元。处置金融风险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地方政府可用于处置金融风险的资金往往相对有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内蒙古农商银行董事长刘丰强调,改革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对历史形成的问题、改革中形成的问题、成立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要分类施策、提前预判、精准拆弹。内蒙古农商银行致力于通过3~5年的努力,主要经营指标进入全国30家省级农信机构中游序列。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与转型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央行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数量较2024年末已减少48家,高风险中小银行的数量较峰值已下降一半。落实好“一体推进”的要求,要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