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元,AI与数字化技术推动行业变革。论坛聚焦国家战略布局、产融协同创新等热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大,AI重塑资管发展逻辑,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在规模持续扩容的同时,也经历了深度的结构调整。进入2025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已经突破了30万亿元大关。在此背景下,各机构如何明确自身的发展优势,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如何构建多方协同的创新生态,实现共赢发展?

4月11日,“第十三届普益标准财富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这场由普益标准主办、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的盛会,吸引了众多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的专家与学者。与会者围绕国家战略布局、产融协同创新、数字赋能发展以及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升级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翟立宏在论坛上表示,数字化与AI(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发生深刻的变革。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市场“二次转型”成效显著,AI等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为资管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论坛活动现场 每经记者张祎摄

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被正式纳入大资管体系,其定位、成长和竞争策略备受关注。兴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嵩指出,理财行业已经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规范发展”的1.0阶段,以及真净值化时代的2.0阶段。如今进入3.0阶段,需要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应对,从资产构建转向大类资产配置,推动构建多元化、差异化、可持续的理财业务模式。

信银理财总裁董文赜认为,基于客户偏好、投研能力及牌照优势,银行理财将成为“固收产品的重要供给者”和“含权产品的重要供给者”。在主打低波稳健产品的同时,积极布局“固收+”混合类等含权产品,以加速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普益标准首席经济学家王鹏在论坛上对大类资产进行了展望。他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黄金国债、部分房地产、必需消费品股票、部分大宗商品以及现金等资产在类似时期表现相对较好,为当前的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理财市场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3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并支持建立投资者养老理财账户。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理财行业平台共支持6家理财公司发行30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销售金额超过90亿元。今年3月,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又扩容至33个,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接近130亿元,养老理财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中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党贵表示,养老理财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有力支持了第三支柱建设。理财公司承袭了银行体系稳健审慎的风险控制能力,天然适合养老产品设计和资金管理。在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理财公司应进一步发挥客户和产品优势,支持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贝莱德建信理财总经理张鹏军指出,我国养老体系中的第三支柱刚刚起步,目前面临开户多、入金少、投资不足的现状。他透露,贝莱德建信理财将引入海外经验,从基础调研、产品研发、客户沟通三个方面发力养老金融领域。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银行理财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借助AI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翟立宏强调,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数字化技术重塑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领域的内在逻辑已成为现实话题。通过AI算法对固收与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可以更好地匹配投资者多元化的风险偏好。

浦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卫海介绍,数字化建设是浦银理财的重要战略方向。公司从智能投研、智能风控、智慧运营等多个方面推进数字化建设,以增强数智化业务能力。

此外,普益标准也推出了“普E智选”平台,为理财机构提供全维度的产品评价与归因分析,助力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

在圆桌论坛环节,围绕“AI时代下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新生态”的话题,与会嘉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建信理财副总裁张洁表示,建行集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形成协同模式。招银理财首席信息官苟宏指出,AI发展对资管行业的影响是确定性的,招银理财正积极推进AI技术的落地应用。

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表示,光大理财已经完成了多套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他指出,AI技术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但选择合适的技术路径是重大挑战。

中国外贸信托副总经理王大为认为,AI技术有助于信托行业在新的监管框架下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同时强调要确保合规性和数据安全。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