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发行5000亿特别国债 强化国有银行稳健性
AI导读:
财政部发布消息,2025年将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中国银行等四家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举旨在强化国有银行稳健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与风险抵御效能。同时,特别国债发行与货币政策协同可期,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3月31日,财政部发布重磅消息,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用于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次资本补充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受此利好消息影响,3月31日,国有大型银行股价纷纷上扬,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
政府此举旨在强化国有银行稳健性,展现战略前瞻性。财政部对四家国有大行的资本补充,是基于其稳健经营背景下的主动布局,而非被动救济。截至2024年末,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经营稳健。财政部通过特别国债注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增强财政政策传导效能,是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关键举措。这既巩固了国有大行作为金融稳定“压舱石”的地位,也彰显了政府对金融体系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预判。
市场化与法治化原则贯穿资本补充全过程。定增严格遵循市场化定价,发行价格高于二级市场现价,平衡新旧股东利益,体现战略投资者信心。发行流程依法合规,经股东大会审议、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交易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等多重程序,确保法治化运作。此外,限售期设定(财政部认购股份锁定5年)强化长期投资导向。
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与风险抵御效能。按8倍乘数效应计算,5000亿元注资可撬动约4万亿元信贷增量,助力实体经济。注资后,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增强,为化解房地产债务风险、地方平台转型提供安全垫,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金融等。同时,强化风险防控屏障,增强拨备覆盖率和风险吸收能力,提升国内外评级机构对国有银行信用资质的认可度。
长期价值创造惠及中小股东。溢价发行机制保护现有股东权益,避免股权过度稀释。资本实力增强后,银行可持续分红能力巩固,为维持高分红率提供基础。风险抵御能力增强带来的估值修复,有望通过盈利预期改善传导至股价,提升ROE质量。对于中小股东而言,虽短期可能面临EPS摊薄,但长期而言,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将改善投资安全边际与回报预期。
特别国债发行与货币政策协同可期。根据政府工作报告,5000亿元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有大行资本补充,预计发行工作将快速推进。此外,今年还将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对冲特别国债发行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央行可能采取MLF超额续作、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及适时降准等措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形成“资本补充—信贷扩张—经济复苏”的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