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银行业首现估值提升计划,长期破净的银行股打响“估值保卫战”。近日,平安银行、交通银行等先后公布了《估值提升计划》,招商银行也发布了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新规有望为银行业带来估值重塑机会,政策红利和基本面修复共同推动银行股估值修复。

  银行业首现估值提升计划,长期破净的银行股打响“估值保卫战”,这一举措有望为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平安银行(000001.SZ)、交通银行(601328.SH)等先后公布了《估值提升计划》,招商银行(600036.SH)也发布了市值管理制度。

  “估值提升计划”是针对A股市场长期破净现象提出的新策略,银行股“长期破净”是其出台的主要原因。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明确指出,长期破净公司应披露估值提升计划。

  根据监管定义,长期破净是指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目前,A股长期破净公司主要集中在银行等行业,市值管理新规的落地预计将为这些行业带来估值修复空间。

  银行板块整体处于全面破净状态,除招商银行外,其他银行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市净率均低于1。银行股的高盈利、高分红特点与其长期偏低的估值不相匹配。

  市值管理新规的出台有望为银行板块带来估值重塑机会。新规鼓励企业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提升股东回报,增强投资者信心。随着政策的推动,预计银行股将迎来新的上涨动力。

  为了提升估值,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如提高分红水平和频率。交通银行和平安银行在估值提升计划中承诺,将适时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并优化信息披露等。

  此外,银行还根据自身发展制定了差异化的估值提升措施。例如,交通银行强调要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提升竞争力,而平安银行则着重介绍了如何推动零售业务战略升级等措施。

  政策红利和基本面修复共同推动银行股估值修复。交通银行披露年报及估值提升计划后股价上涨,显示出市场对这一举措的积极反应。虽然银行股长期破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但市值管理新规为估值修复提供了政策框架。

  资金面上,多家险企连续举牌港股银行,长期资金倾向于配置高股息、低波动的银行股。从申万银行指数走势来看,当前依然处于上涨趋势中,表明市场和投资者高度看好银行板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