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持续上涨,投资者如何把握机会?
AI导读:
过去一年里,银行指数实现了43.53%的显著增长。银行股持续上涨,但投资者需谨慎考虑是否入市。文章分析了赚取银行股价波动收益和看重银行股分红两种情况,并提醒投资者关注政策动态与财报数据。
从去年开始,在不被过度关注的角落里,银行股悄然攀升至新高度。据万得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银行指数实现了43.53%的显著增长,成绩斐然。
今天(2月18日),股市开盘后,银行股继续震荡上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银行板块总体上涨1.12%,42家上市银行中40家股价上涨。
随着银行股的亮眼表现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不少投资者开始犹豫:现在入市是否还能分享这份红利?
赚取银行股价波动收益
若您旨在捕捉银行股的大幅上涨,期待2025年银行股能延续涨势获利,关键在于2025年银行股能否保持上涨趋势。
银行盈利的核心在于“息差”,即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之差。如同杂货店的进货价与零售价之差,这一差值越大,银行盈利越多。
然而,当前息差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银行存款成本高昂,2022年降息前存入的3年期定存利率普遍在3%以上,需至2025年底才集中到期。这意味着,2025年全年银行仍需支付高额利息。另一方面,贷款利率受政策引导下调,息差收窄幅度或放缓,但压力犹存。
简而言之,银行盈利能力尚未稳固,股价虽涨,但缺乏强劲业绩支撑。
再者,去年银行板块大涨的核心逻辑是“低估值+高股息”。在低利率时代,高股息率成为投资者追求稳定收益的重要选择。但随着股价攀升,这一优势已部分减弱。目前,银行股已走出“绝对低估”区间,类似的大幅普涨行情恐难再现。
看重银行股分红
若您目标是长期获取稳定分红,银行股无疑是优质选择。长期来看,银行股股息收益稳定,为投资者提供可靠收入来源。不同时间点购买银行股,股息率虽有所不同,但这不改变其作为稳定分红来源的本质。
股息率等于每股分红除以股价。股价上涨时,股息率相应下降;反之则上升。经历去年大涨后,目前银行股股价较高,股息率相对较低。
以2024年分红对应当前股价测算,截至2025年2月14日,各大银行股息率在4%-6%之间,仍优于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且长期持有可通过复利效应提高回报。

除了分红稳定外,政策也鼓励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国有大行分红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持有银行股不仅能获得稳定股息收益,还可能随分红比例提高获得更多回报。
因此,尽管当前股息率不如以往,但银行股表现稳定,长期持有仍能获得良好收益。然而,仍需警惕风险,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或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可能影响分红稳定性,建议密切关注政策动态与财报数据。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