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信社改革加速推进,多地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改革蓝图
AI导读:
2025年初,中国农信社改革步伐加速,江苏、江西等地农商联合银行相继获批筹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农信社改革计划,旨在优化管理机制、推进风险化解。文章综述了中国农信社改革的最新进展及各地改革模式。
2025年初,中国农信社改革步伐持续加速,江苏农商联合银行与江西农商联合银行相继获批筹建,这一动态标志着农信社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回顾2024年,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及海南农商银行已顺利挂牌开业,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与辽宁农商银行等也相继完成了开业筹备。这一系列动作旨在优化管理机制、有效推进风险化解,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探索适合本地的农信社改革路径。
近期,随着地方两会的密集召开,多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纷纷披露了农信社改革的详细计划。记者整理发现,江西、贵州等地明确提出,2025年将积极组建或加速推动因农信社改革而筹划的银行开业进程。多位行业专家指出,部分地区正面临较大的风险化解压力,因此需要采取多步骤、分阶段的方式逐步推进改革。
多地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改革蓝图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详细阐述了农信社改革的宏伟蓝图,预示着多家新的万亿元级银行即将诞生。江西、新疆、河南、贵州等地均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目标:
- 江西计划推动江西农商联合银行挂牌开业,进一步壮大金融实力。
- 新疆致力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筹建新疆农商银行,以满足南疆地区的金融需求。
- 河南将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完成河南农商银行的组建工作,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
- 贵州则着力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落地,组建贵州农商联合银行,深化央地监管协同,强化风险防范机制。
金融监管总局于1月20日披露,已同意筹建江西农商联合银行,并要求筹建工作小组在6个月内完成筹建任务。此前,江苏农商联合银行也已获得筹建批准。
以江西为例,早在2024年4月,江西省联社就已召开社员大会,审议通过了组建江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并启动了相关组建工作。截至目前,江西农商银行系统已拥有85家法人机构,资产总额超过1.3万亿元,存贷款规模接近2万亿元。同样,江苏省农商银行系统资产总额也达到了4.75万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4年农信社改革加速推进
从地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24年农信社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四川、广西、海南三地农信社改革已成功落地,相关银行已正式揭牌开业。进入2025年,江苏、江西等地农信社改革又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改革模式上,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多样化的改革策略。辽宁、海南等地选择了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模式,而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等地则采用了农商联合银行模式。业内人士指出,不同地区的改革重点和次序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改革模式。
在广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组建广西农商联合银行”被列为2024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甘肃、辽宁、河南等地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24年在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取得的成效,强调了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
理顺机制,化解风险
针对农信社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问题,多位业内人士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们指出,理顺股权关系是实现有效决策的关键所在。目前,农信社改革总体遵循“一省一策”的原则,通过分类施策来深化改革、稳妥推进风险化解。
在化解风险方面,部分地区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存量不良资产的清收是化险的关键所在,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历史遗留问题。为了有效化解风险,部分省份采取了通过省级政府平台入股省级银行的方式进行风险承接或化解。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还强调,在理顺股权关系、加强公司治理的同时,农村中小银行应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支持本地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已达到16万亿元。
展望未来,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5年将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江西、云南、湖南等地均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化险措施,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本文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农信社改革进展的综述与分析,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