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中报季,近半数上市房企业绩回暖,但行业分化加剧。土地市场率先回暖,核心城市地块争夺激烈。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助力楼市温和复苏,城市间分化持续。

随着“中报季”进入尾声,近半数上市房企交出了“半年考”业绩回暖答卷,房地产行业迎来关键节点。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95家A股上市房企陆续披露2025年半年报,其中有46家营收同比增长,43家净利润同比增长。在239家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的港股上市房企中,107家营收同比增长,104家净利润同比增长,凸显行业分化态势。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土地市场率先回暖复苏,核心城市核心地块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绿城中国(03900.HK)、滨江集团(002244.SZ)、建发国际(01908.HK)等房企在上海市、杭州市等地斩获多个“地王”,头部企业新增货值占比超40%,土地市场争夺愈发激烈。

多名上市房企高管在日前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板块在政策利好下有望率先企稳,三、四线和弱二线城市库存去化和需求重建需要更长时间。房地产行业还在“筑底”过程之中,楼市下行不会持续太久,总体会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例如,滨江集团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54.49亿元,同比增长87.8%;实现净利润26.92亿元,同比增长120%,业绩增长表现突出。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挤泡沫”的阵痛期,上市房企业绩分化加剧,行业竞争格局正加速重构。财报数据显示,绿城中国实现总收入533.68亿元,同比下降23%;净利润为12.11亿元,同比下降64%。老牌房企绿地控股(600606.SH)更是“转盈为亏”,报告期内实现营收944.96亿元,同比下降18.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6亿元。不过,建发国际报告期内实现收入约341.6亿元,同比增长4.3%;录得归母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加11.8%,多家房企业绩逆势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市场已率先出现回暖迹象。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TOP100房企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滨江集团在大本营浙江省杭州市积极入市,两度刷新当地楼面价纪录,今年上半年新增土地储备项目16个,其中杭州市14个。绿城中国共新增35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5万平方米,预计新增货值达907亿元,位列行业第三。建发国际累计摘得26宗地块,新增全口径货值约987亿元,同比增长33%。

在此背景下,从北京市、上海市等一线城市率先松绑限购,到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商业贷款利率差异化政策取消,再到城中村改造规模扩大与 “好房子” 标准推广,近期一系列提振楼市的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克而瑞研报指出,城市间、项目间的分化还将持续加剧。京沪深杭蓉等核心一、二线城市楼市热度或将延续高位波动,武汉市、南京市、合肥市、郑州市等二线城市或将呈现出“弱复苏”走势。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陶淑茹分析认为,随着“金九”到来,房企推盘节奏与折扣力度或将提升,市场有望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