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后,美债市场震荡影响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巴克莱银行主管表示,尽管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情绪,但离岸人民币债券二级市场仍坚挺。2024年以来,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长,受益于中国财政部持续供给等因素。预计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将保持稳定,中长期乐观。

自美国4月初宣布所谓的“对等关税”后,美债市场震荡的涟漪效应广泛而深远,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亦受波及。巴克莱银行大中华区投资银行部主管余玮杰(Raymond Yu)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近期市场波动影响了全球投资者情绪,多数投资者持观望态度。尽管如此,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二级市场仍表现坚挺;同时,从一级市场来看,去年以来,私营部门及国际机构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呈现强劲增长,且债券期限延长。在全球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尤为凸显。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壮大正吸引更多私营机构借款人参与,他们此前更多在美国市场发行债券。”余玮杰称。

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增长呈现四大积极变化

证券时报:去年以来,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迅速增长,这一趋势延续至今年。请问推动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强劲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余玮杰:2024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达到16124亿元人民币的峰值,较2023年同比增长26%。2025年一季度,离岸人民币发行规模达3780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比增长约53.7%。

2025年以来,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以下供给端因素:首先,中国财政部持续且多元化的供给为市场树立了基准。4月初,中国财政部在伦敦和香港成功簿记发行了三年期和五年期共计6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主权债券,这也是中国首次以主权信用背书在国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本次发行获得近150家投资人共约400亿元的认购总额,其中欧洲和中东投资人占比显著。加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此前多次发债,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基础持续深化,为私营机构发行人提供了更便利的市场准入和更具竞争力的定价条件。

其次,发行人呈现更长的发行年期。例如3月,百度首次发行了10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1月香港机场管理局发行10年期及30年期离岸人民币债券,延续了2024年香港政府和港铁公司的长债发行趋势。

中资发行人选择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关键考量在于其规模承载能力、期限灵活性和定价优势。此外,鉴于中资企业的大部分收入以人民币计价,通过离岸人民币市场融资有助于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并降低外汇风险。

证券时报:从一季度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人所在行业和募资目的看,与去年相比有何新变化?

余玮杰:2025年第一季度,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出现几个显著变化:一是新借款人进入市场并发行大规模债券;二是市场出现结构性创新,如中国水务发行10亿元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该债券由亚洲开发银行旗下的基金公司——信用担保与投资基金(CGIF)提供担保;三是国际多边机构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量显著增加;四是债券期限延长。

这些趋势的背后驱动因素包括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的持续提升、离岸收益率相对于在岸收益率更具吸引力,以及发行人在动荡市场中对多元化的需求。预计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定价面临下行压力,鼓励投资者购买固定利率工具。

全球波动下人民币债券展现韧性

证券时报:美国滥施关税加剧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对离岸人民币债券一二级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余玮杰:近期市场波动影响了全球投资者情绪,多数投资者持观望态度。尽管如此,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二级市场仍相对坚挺。例如,自4月初发行以来,财政部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交易价格已收紧15-20个基点,而同期美国五年期国债收益率最大走宽幅度高达30个基点。高质量离岸人民币债券的稀缺价值、适度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区域性银行资金的持仓实力增强了二级市场的韧性。

然而,由于投资者在采取进一步配置行动前希望寻求市场企稳迹象,因此短期内一级市场的发行规模可能有限。

证券时报:您如何看待今年及明年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情况?

余玮杰:预计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量将基本保持稳定。近一半的发行量为货币市场定期存单,到期后应会续期。短期内,考虑到全球波动对投资者的影响及市场重新定价,基准债券及中期票据(MTN)发行量可能下降。但从中长期来看,我们持乐观态度,预计需求和供应将恢复。投资者可能从美国国债转向其他资产,导致人民币资产作为资产类别的资金流入增加。

证券时报:为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您有何政策建议?

余玮杰:首先,期待交叉货币互换和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关键货币的长期限产品支持,以吸引外国发行人。其次,中国实施更加主动的宏观政策至关重要,稳定且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将增强投资者信心。最后,期待“南向通”计划扩容,提供更多离岸金融工具,为境内流动资金提供更多配置选择,深化离岸人民币市场吸引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