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8月28日,8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5家亏损,2家净利润下滑。业内指出,行业竞争、政策改革及成本攀升致盈利承压,机构需加强创新、转型及数字化,以应对市场挑战。

新三板保险中介业绩滑坡,行业转型迫在眉睫。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28日,共有8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其中5家出现亏损,2家净利润同比下滑,保险中介业绩困局凸显。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中介机构要想在新发展格局中寻求突围,需要加强产品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发展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提供综合金融、健康管理等服务;并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业绩困局难解,多家机构营收下滑

2025年上半年,民太安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位列第一,同比增长1.82%;诚安达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3.11%,增速排在首位。与此同时,2家机构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具体来看,润华保险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75%至0.4亿元,润生保险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4.97%至0.09亿元。再来看净利润,8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中,5家上半年处于亏损状态。诚安达营业收入保持领先的同时,亏损额亦居高位,上半年由盈转亏,净亏损298.39万元。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保险产品经理苏晓天指出,当前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普遍面临盈利压力,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竞争白热化与车险综合改革等政策,导致传统依赖的佣金费率持续承压下滑;另一方面,合规成本、科技投入及人力成本等刚性支出不断攀升,严重挤压利润空间。多数挂牌机构规模相对有限,盈利模式仍以传统的保险产品销售为主,附加值高的风险管理咨询、定制化方案设计及长期客户服务能力薄弱,收入结构单一。

摘牌潮仍在延续,市场出清加速

2016年前后,新三板迎来一波“挂牌潮”,多家保险中介机构相继登陆。在高峰时期,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一度超过30家。如今,记者查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仅发现上述8家机构和华凯保险的身影。华凯保险也在公告中表示,由于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存在被终止挂牌的风险。

“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数量持续减少,是市场选择与战略调整的综合结果。”苏晓天分析称,首要原因是挂牌成本与收益失衡,维持挂牌需承担持续的信息披露、合规审计等费用,而新三板流动性相对不足、融资功能受限,对中小保险中介的吸引力下降,部分经营压力较大的机构选择主动摘牌,以降低运营负担。近年来,监管加速整治保险中介机构“多散乱”问题,“报行合一”制度的逐步落实也对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大浪淘沙之下,保险中介市场优胜劣汰的格局正日益深化。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向记者指出,保险中介机构若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可从专业化、数字化、服务创新等方面着手。数字化转型方面,应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营销,提高业务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服务创新层面,应拓展服务内容,从单纯保险销售延伸至健康管理、理赔协助、风险预警等增值服务,构建保险生态,增强客户黏性。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