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再推进,鸿鹄基金三期获批
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共同发起设立鸿鹄基金三期。保险资金运用战略升级,从财务投资者转型为战略耐心资本,通过资产端主动管理对冲低利率环境下负债端成本压力。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于5月13日批复同意新华保险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拟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鸿鹄基金”)三期。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也于同日获得监管总局的批复,同意其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拟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鸿鹄基金三期。
5月20日,新华保险独家回应称,拟联合发起鸿鹄基金三期的合作机构包含中国人寿等机构。至此,两家险企已确认携手参与三期鸿鹄基金设立。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两家头部险企连续三期参与鸿鹄基金,标志着保险资金运用从“负债驱动”转向“资产主导”的战略升级。通过锚定大盘蓝筹股实现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可以构建穿越周期的“抗脆弱性”投资框架。保险资金正从财务投资者转型为战略耐心资本,通过资产端主动管理对冲低利率环境下负债端成本压力。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始于2023年,旨在通过募集保险资金试点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设立规模500亿元的基金。2024年3月,鸿鹄基金正式启动投资,一期500亿元规模已全部落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鸿鹄基金一期共重仓中国电信、伊利股份、陕西煤业3只A股股票,期末参考市值合计约125.74亿元。这些重仓标的均具高股息特征,近12个月股息率均超过3%。
另据新华保险财报,2024年,鸿鹄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2.61亿元,实现净利润9.17亿元。2025年,金融监管总局连续批复第二批和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额度分别为520亿元和600亿元,涉及多家保险公司。
田利辉预计,三期配置趋势将是高股息+ESG+防御性板块,公用事业、交运板块、新能源基建、数字经济龙头或成新标的池。此外,第三批600亿试点额度除已披露的国寿、新华外,具备央企背景的太平资产、人保资本入围概率较高。
近期,由险资主导的百亿私募基金扎堆成立。例如,阳光保险附属公司阳光资管拟发起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私募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等。这些百亿私募的成立,呈现出机构化、策略显性化和工具创新化的特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新设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旨在探索保险资金运用新模式,引导保险资金成为“耐心资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原则是资产选择、分散投资和长期主义。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联合成立私募基金投资公司推进险资长期入市试点,主要有三层意义:一是减少盯市估值波动对考核的影响;二是有利于践行险资“耐心资本”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三是可以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改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关键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鸿鹄基金、私募股权)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