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上调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预计可为A股引入万亿元量级资金。新规旨在引导险资从被动配置转向主动挖掘企业长期价值,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黎雨辰北京报道

  保险资金提升权益投资比例、优化权益投资投向,正迎来重大政策助力,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主要涉及三大内容: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据多家公募机构测算,此次调整预计可为A股带来万亿元量级的资金增量。

  业内认为,这一举措不仅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关键部署,更是引导长期资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通知》通过引导险资从被动配置转向主动挖掘企业长期价值、从短期收益导向转向战略投资布局,标志着保险资金运用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

  此次新规带来的最显著变化是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监管对我国保险公司可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要求,主要按公司偿付能力进行阶梯型档位划分。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越高,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占公司总资产比例的上限标准就越高。

  区别于2020年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的相关监管规定,此次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实施的新调整主要有两大核心方向:一是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二是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以保险资金的体量而言,投资比例上调5%所带来的权益投资规模增量不容小觑。截至2024年末,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据多家机构分析,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占比每提升1%,即可带来约3000亿元增量资金。

  除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外,《通知》还放宽了对险资股权投资和养老投资的要求,以拓宽其对权益资产的投资空间。一是将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放宽,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最高比例提升至30%,并引导险资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二是进一步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投资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回报、机构运作专业化的保险资金,是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耐心资本。今年以来,监管层频频出台政策,进一步激励这股中长期资金力量。多家机构认为,此次《通知》的落地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合力,对提升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通知》与中央汇金增持ETF、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近期政策形成协同联动,将为整个股权和股票市场带来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