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市场热度不减,权益类产品受追捧
AI导读:
近期股市高位震荡,但基金发行市场热度不减。本周范妍、苏俊杰两位百亿基金经理新产品一日售罄,年内已有86只日光基,超半数为权益类产品。多只日光基设置募集上限并启动比例配售,体现基金公司从冲规模转向重体验。
近期股市高位震荡,但基金发行市场的热度丝毫不减,基金投资成为市场焦点。本周,范妍、苏俊杰这两位百亿基金经理的新产品受到投资者抢购,均一日售罄。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的“日光基”数量已达到86只,与去年全年的53只相比大幅增长,显示出基金市场的强劲势头。
分基金类型来看,今年的“日光基”中,超半数为权益类产品,这体现出投资者对权益市场的配置热情高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多只“日光基”均设置募集上限并启动比例配售,部分产品配售比例甚至不足50%,这恰恰体现出近几年基金公司从“冲规模”转向“重体验”。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管理规模扩张意味着管理费收入增加。但为了给持有人提供更好的投资体验,越来越多的公募开始主动控制规模。设置募集上限的操作,导致部分申购资金被拒之门外,看似浪费了潜在的规模增量,但从长期视角看是正确选择。本周两位百亿基金经理新产品一日售罄,本周,富国基金发布《关于富国兴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该基金原定募集期为今年11月3日至11月14日。但11月3日当日,该只基金的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已超过本次募集规模上限30亿元,因而该基金的募集截止日调整至11月3日。《关于富国兴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的公告》显示,该基金对11月3日的认购采取比例配售,确认比例结果为84.2716%。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为范妍。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范妍的管理规模达141.31亿元。除范妍外,本周还有一位百亿基金经理的新产品一日售罄。11月3日,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期为11月14日。但11月3日当日,该基金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已超过募集规模上限人民币30亿元,因而鹏华基金决定将该基金的募集截止日提前至11月3日。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为苏俊杰,截至三季度末,苏俊杰的管理规模达268.25亿元。公告显示,该产品的最终配售比例为97.910081%。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近期股市处于高位震荡区间,但基金发行市场的热度依然在持续,知名基金经理的吸金效应尤为显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一日售罄的两只新产品均设置了募集上限,这体现出基金公司为维护持有人利益而主动控制规模的理念。其中,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为量化策略产品,这类产品存在运作的最佳规模区间,控制规模能更好地保障策略有效执行,有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富国兴和混合虽然不是量化策略产品,但考虑到股市前期上涨过多,部分热门板块的投资性价比已有所下降,主动控制规模有助于降低基金经理的建仓难度。
年内已有86只“日光基”,超半数为权益类产品。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市场上已有86只一日售罄的“日光基”出现(各类份额合并计算)。去年全年,市场上仅有53只“日光基”。分类型来看,上述“日光基”包括45只权益类基金,占比超52%,另外还有32只偏债型产品和10只REITs产品。权益类“日光基”中,招商均衡优选混合A的募集规模最高。该只基金于9月2日一日售罄,募集规模上限为50亿,配售比例为56.67%。年内“日光基”超半数为权益产品,体现出权益市场热度高涨。其中,成长风格、量化主题的产品更是成为市场热点。今年以来,建信科创综指ETF、中欧恒生消费指数发起(QDII)A、易方达科智量化选股股票发起式A均一日售罄。一大型公募渠道人士也对记者表示,“随着权益市场震荡回暖,基金发行市场的热度也有所提升,客户配置权益类产品的意愿明显增强了。即使市场已经涨得有点多了,但是很多客户还是对后市有信心的,绩优基金经理的产品还是不愁卖。”还有一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现在投资房产不划算,银行存款利率也不高,债市又在震荡,买这些资产都不太合适。一些投资者在存单到期之后就不续存了,转而投资含权产品,一些投资者买固收+产品,还有很多投资者买人工智能、机器人这类热门ETF。”
部分“日光基”最终配售比例不足50%,上述“日光基”中,多只产品采取了比例配售,两只产品的最终配售比例甚至不足50%。其中,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于今年9月8日一日售罄,该产品的募集规模上限为10亿元,最终的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仅为32.948219%。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为拥有十年证券从业经验的余懿,他管理的华商甄选回报混合A、华商乐享互联灵活配置混合A的今年以来收益均超过40%,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靠前。此外,招商利安新兴亚洲精选ETF的配售比例仅为48.60%。该只基金募集规模上限为10亿元,于今年1月3日一日售罄。多只基金采取比例配售,恰恰体现出近几年基金公司从“冲规模”转向“重体验”。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多一些管理规模就能多一些管理费收入。部分申购资金因配售比例而被基金公司拒之门外,看似浪费了潜在的规模增量,但从长期视角看却是正确选择。若一味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管理能力边界,未来基金业绩下滑最终还是会让持有人赎回,最终还是留不住规模。但是如果控制规模并且做好基金业绩,未来就能形成正向循环,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