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销售费率改革将落地,定制债基或受巨大冲击
AI导读:
财联社10月27日讯,公募销售费率改革即将落地,定制债基或受冲击。新规对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调降,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定制债基若被认定为机构定制基金,需遵守相关监管标准,定期开放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
财联社10月27日讯(编辑杨斌)公募销售费率改革即将落地,除短期债券基金外,定制债基也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定制债基的规模大概在1.5万-2万亿元,若标准被严格认定,限制定期开放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则业内认为定制债基将受到巨大冲击。考虑到定制债基的特殊性,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其赎回费率设置可能更为宽松,这一改革对基金市场影响深远。
目前,公募基金产品中没有明确定义的“定制基金”。但在2017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规定:若单一机构持有人新设基金,允许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业内认为可算作是定制基金的标准。
证监会要求,这类基金必须是发起式基金形式、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承诺拥有完全独立的投资决策权,且封闭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周期不低于3个月。
基金业内人士介绍,作为银行委外投资的一种方式,定制基金既可以由单一出资方定制,也可以由两家以上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出资,即“拼单形定制”。同为债券型基金,定制债基与一般委外投资的债基相比,持有人户数更少、机构投资者占比更高,且更可能是中长期限的定期开放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中报,我国债券型公募基金约9.68万亿份,资产净值约10.84亿元。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规模8.97亿元,占比约82%。中长期纯债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占比更高,超过90%。
Wind数据显示,按照上述“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的标准来看,定制债基的规模超过1.5万亿元。
根据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的测算,银行自营持有债基规模约7-8万亿,其中包含2-3万亿定制拼单债基。
9月初,证监会出台《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向社会征求意见。为引导权益类基金发展,《新规》将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0.5%、0.3%;将股基和混合型基金、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货基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4%/年、0.2%/年、0.15%/年。将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按照7日、30日、6个月持有期限划分,分档设置赎回费率,对于持有超过一年的基金不收取销售服务费,引导长期投资。
《新规》相对股基提高了债基惩罚性赎回的费率,可能引发机构投资者资金大规模撤离债基。《新规》还未正式落地,而这一点是9月以来债市始终关心的话题。
赎回费《新规》首先影响的是短期债基。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测算,理财当前持有基金规模约1.3万亿,考虑到理财对基金流动性要求较高,且持仓以短债、中短债基金为主,新规落地后理财可能赎回大部分原有基金。由于银行自营对流动性要求较低,其赎回规模或相对可控,预计在1万亿左右,新规对公募债基规模的冲击大概在2万亿左右。
而对于定制债基,按照上述“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的规定,如果这类债基都被认定为“机构定制基金”,就必须遵守相关的监管标准。比如机构定制基金只能是封闭式基金或者定期开放式基金,而且定期开放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定制债基”的认定标准如果严格执行,则无法在3个月以内赎回。“这不是赎回费高低的问题,而是不能赎回了。”如此,银行委外投资未来再选择定制债基将意义不大。
国海证券固收首席颜子琦指出,若定制基金在正式稿中有特殊豁免,或将成为有效的减震器,减缓委外从基金市场撤离的速度与规模,政策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收敛,冲击幅度相对温和。后续仍需密切关注具体落地条款与过渡期安排,把握政策对市场的实质影响。
颜子琦认为,公募费率新规正式稿的落地强度决定市场波幅。若完全按征求意见稿落地,则影响相对较大,可能导致银行自营和理财委外进行较大规模的资产再配置。若持有满3个月即可免收赎回费率,影响相对温和,结构性分化的方向不变,但幅度相对缓和。若持有满1个月即可免收赎回费率,则仅影响中短期交易行为,对银行自营等偏长期持有的机构影响有限,相对最为可控,这一改革对基金投资者而言是重要参考。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