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庆前夕,上百只基金密集启动大额限购,主要为了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及防范流动性风险。A股市场在震荡中迈向四季度,投资者关注如何布局核心方向。业内人士建议,关注消费回升、投资压力及低通胀问题,把握科技成长机会。

  “本想趁长假前买点短债基金赚点利息,结果打开APP一看,好几个产品都‘限大额’了!”

  近期,不少持有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的投资者发现,多只低风险产品陆续挂出“大额限购令”。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近十天里已有超百只基金密集启动大额限购,且部分产品将恢复时间精准卡在长假后首交易日。基金限购主要为了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防止大额资金短期涌入摊薄老持有人收益,并防范节前抢筹、节后赎回的流动性风险。

  为何限制大额申购?业内人士直指两大关键:一是假期债券票息、存款利息照常生钱,大额资金短期涌入若未及时配置,易摊薄老持有人收益;二是防范节前抢筹、节后赎回的流动性风险。此外,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的收益机制也决定了假期收益的重要性。

  回顾去年此时,A股市场正迎来史诗级的“9·24”行情,截至9月30日的近五个交易日里涨幅超过21%。而今年则相对平淡,截至29日前的4个交易日仅上涨1.06%。当A股市场在震荡中叩响四季度大门,投资者接下来如何布局?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金达莱对第一财经表示,国庆假期临近,市场展现“节前收敛”的日历效应特征,指数以震荡整理为主。此外,权益市场调整期AI方向仍有所活跃,指向核心赛道韧性与资金共识依旧较强。

  节前百只基金密集“限流”

  双节假期前夕,公募基金市场迎来一波密集的限购潮。9月29日,国寿安保添利发布公告称,自当日起暂停机构投资者的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单日机构投资者的单个账户申购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并将在10月9日恢复,与长假后首个交易日衔接。除了货币基金外,还有不少债券型产品也于节前启动限购。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自9月20日以来最少有107只基金产品将开放申购调整为暂停大额申购,产品类型包括货币基金、同业存单指数以及短债等多类低风险产品,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超过七成。

  为何节前密集限制大额申购?多家基金及资管机构在公告中提及“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维持基金稳定运作”,背后实则藏着基金公司的“良苦用心”。“这种情况多见于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是为防止大额资金摊薄假期收益。”某资管人士解释称,假期中债券也会有票息收入,如果出现大额资金流入但基金经理却未能及时配置资产的情况,就会导致资金空转,摊薄原持有人的收益。

  四季度机会窗朝哪儿开

  随着“十一”长假脚步渐近,A股三季度行情即将画上句点。截至9月29日收盘,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上涨0.9%至3862.53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2.05%、2.74%,年内涨幅分别扩至15.24%、29.43%、51.2%。当前市场正处于震荡调整中迈向四季度,在风格轮动与主线切换的关键节点,如何把握投资脉络、前瞻布局核心方向,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对于四季度经济金融运行,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第一财经表示,需重点关注消费回升、投资下滑压力及低通胀持续等问题。对于当前市场表现,嘉实成长驱动基金经理孟夏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行情的第一阶段或已进入震荡期,而这一特征也是“慢牛”进程中的良性整固表现,有利于长期行情的持续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基金也怕“假期肥”?国庆前上百只基金启动大额限购)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