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基金遭遇挑战,红利策略是否失效?
AI导读:
近期银行板块调整,红利基金业绩承压,引发投资者对红利策略是否失效的讨论。机构认为红利策略长期有效,高股息资产抗风险强,哑铃策略或更具韧性,港股红利基金也值得关注。
近期,银行板块调整,科技成长板块坚挺,红利主题基金“跟跌不跟涨”,引发投资者讨论,基金市场关注度提升。在社交媒体和红利基金的评论区,不少持有红利基金的投资者纷纷表达自己的困惑和焦虑,有投资者发出在“在红利基金里躲行情”的调侃。
红利基金遭遇挑战
近期,银行板块调整,部分大型银行股本周甚至走出“五连跌”。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申万银行指数本周下跌4.21%,居跌幅榜第一位。在此背景下,红利基金业绩表现近期迎来挑战。数据显示,在偏股型的红利基金中(包括主动和被动),约9成基金本周收益为负。近一个月,约7成红利基金收益为负。
在社交媒体和红利基金的评论区,不少持有红利基金的投资者纷纷表达自己的困惑和焦虑。还有投资者对近期银行股的走势表示担心,害怕自己买的红利基金成了“高位接盘”的产品。基金投资需谨慎。
红利策略是否失效?
随着科技成长板块成为近期市场的主线,资金陆续向科技成长赛道转移。红利策略还能继续有效吗?对此,华夏基金认为,红利策略并没有失效,只是市场风格短期有所切换。高股息资产的价值,在于提供长期稳定回报和低波动特性,起到“压舱石”作用。科技代表爆发力,红利代表稳定性,两者在投资组合中其实是互补的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红利策略或仍有效。在海外事件扰动频发,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高股息资产现金流充沛、业务模式成熟,展现出比其他资产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投资价值凸显。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红利类资产与科技成长板块呈现一定轮动效应。红利类资产并非仅是震荡行情中短期避险资金的偏好,还是追求稳健的配置型资金的长期选择之一。在低利率环境下,红利类资产“长钱长投”资产类型的属性更为凸显。
“哑铃策略”或更具韧性
如果继续投资红利基金,有哪些策略值得参考?机构认为,无论是红利类资产还是成长类资产,都不可能长期有效或长期无效。价值和成长这两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迥异。从现实角度来说,或可寻找一些“中间地带”。
华泰柏瑞基金认为,哑铃策略或是不错的选择——将红利类资产纳入底仓配置选项中,辅以高成长性资产,有望在积极捕捉结构性机会的同时,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投资组合。
另外,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港股红利主题基金或也值得关注。港股红利低波是“深度价值派”,虽然近期有所回调,但相对表现更为稳健,AH股溢价现象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多只股票港股价格低于A股。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率港股配置价值有望持续提升。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对红利指数进行“升级”,如关注自由现金流系列产品、红利质量指数产品等。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跟跌不跟涨,“我在红利基金里躲行情”!红利策略还有效吗?)
(责任编辑:137)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