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75只基金成“翻倍基”,科技创新引领基金收益飙升
AI导读:
今年以来,部分主题板块行情火热,多只基金年内涨幅超100%,成为“翻倍基”。这些基金大多集中在科创、医药等高景气赛道,业绩与行业主题高度绑定。科技主线成为最强驱动力量,同时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标的也表现突出。投资者需注意风险管理,合理配置与分散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王小芊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逐步回暖,部分主题板块行情火热,权益基金涨势喜人,基金投资成为热门话题。多只基金年内涨幅超过了100%,成为名副其实的“翻倍基”,基金收益引人注目。
整体来看,“翻倍基”大多集中在科创、医药等高景气赛道,不少基金经理在板块配置和重仓股选择上,精准捕捉到了阶段性主线行情。从基金规模和资金流入情况来看,“翻倍基”在上半年也获得资金青睐,部分产品的管理规模实现了数倍增长,基金市场呈现活跃态势。
翻倍股造就“翻倍基”。据Wind数据,截至9月16日,年内已有75只基金(A、C类不合并)跻身“翻倍基”行列。其中,永赢科技智选、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等产品的表现尤为突出,年内收益率突破150%,基金表现亮眼。
从具体产品看,永赢科技智选A年内收益率达到187.18%,成为今年最具代表性的“翻倍基”之一。该基金聚焦于科技股,二季报显示,其代表性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这些标的年内涨幅巨大,其中新易盛的涨幅超过300%,科技股助力基金收益飙升。
另一只表现突出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C,以布局医药创新为主,年内收益率达177.07%,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映恩生物-B、科伦博泰生物-B和信达生物的涨幅均超过100%,显著推动了净值大幅上行,医药股同样表现不俗。
“翻倍基”在吸金效应上同样表现突出。从基金规模看,部分净值翻倍的基金在年内出现显著扩容。以永赢科技智选为例,该基金去年末的规模为0.26亿元,今年一季度末为2.52亿元,二季度末升至11.66亿元,资金追捧热度可见一斑,基金规模迅速扩张。
与此同时,也有多只“翻倍基”相继设置大额申购上限,以防止规模过快扩张影响投资运作。例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就于7月28日起暂停申购,基金管理更加谨慎。
驱动力量来自科技创新。从板块分布来看,“翻倍基”的业绩与行业主题高度绑定,基本都集中在科技创新领域。科技主线是今年以来的最强驱动力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光通信等板块在政策支持和产业落地的推动下持续活跃,科技创新引领基金收益。
永赢科技智选在季报中提到,全球AI应用已经进入较为健康的成长阶段,大厂、新AI云、主权国家等主体的算力投入信心进一步加强。该基金在报告期内维持高仓位运作,并在二季度完成了仓位调整,关注全球云计算产业的投资方向,基金操作更加灵活。
另一只“翻倍基”中欧数字经济的基金经理冯炉丹也表示,报告期内基金整体维持较高仓位运作,重点围绕六大AI核心方向进行配置:AI基础设施、AI应用、国产AI产业链、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及端侧AI,AI领域成为基金投资热点。
与此同时,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标的也表现突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在季报中分析,中国创新追赶和反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证据持续积累,这一趋势有望延续。中国新药研发的高效率、高产出、高性价比开始吸引世界的关注,也为中国新药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医药创新前景广阔。
需要注意风险管理。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翻倍基”的批量出现是市场情绪、产业趋势和资金共振的结果。未来,“翻倍基”能否延续强势,仍取决于市场主线与产业趋势的延续性,基金投资需谨慎。
上述基金评价人士进一步表示,在阶段性行情中,资金进入热门赛道,叠加政策与产业因素共振,部分基金得以实现净值迅速攀升。然而,若要在更长周期保持领先地位,仅靠赛道红利并不够,投研团队的选股能力、仓位管理与行业判断,才是维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未来,能否在市场轮动中持续捕捉新机会,将直接决定这些基金好的业绩能否持续,基金投资需注重长期。
在该人士看来,亮眼的业绩之余,投资者也需注意风险管理。首先是估值方面,不少翻倍基金的重仓股市盈率已处于历史高位,短期回调风险不容低估。其次是行业轮动方面,今年以来热点频繁切换,若所持赛道进入调整期,产品业绩波动将更加剧烈。此外,规模与流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部分翻倍基金在规模迅速扩张后,配置难度增加,重仓股调整空间受限,甚至可能对未来操作灵活性形成约束。对于投资者而言,合理配置与分散投资依旧是应对市场波动的有效手段,基金投资需理性。
该人士提醒投资者,翻倍基金往往具备阶段性强势的特征,但不代表其长期必然具备超额收益。投资者在选择时,应避免在业绩已经大幅上涨后盲目追高,而是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关注基金经理长期稳定的投研能力与产品的回撤控制水平。换句话说,如何在追求收益的同时,确保投资体验与持有耐心,是未来投资决策中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基金投资需智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