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过度抱团:短期辉煌与长期风险并存
AI导读:
收益表现优秀的基金持股中部分重仓股高度重合,基金抱团取暖程度提升。但过度抱团可能放大投资风险,造成其他优质股“错杀”,并影响基金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基金经理选股应百花齐放,关注长期净值增长。
收益表现优秀的基金持股中部分重仓股高度重合,这意味着基金抱团取暖的程度在不断提升。基金投资中,好公司确实会受到众多基金的追捧,但如果持股集中度过高,未来也有可能引发新的风险,诸如集中的获利兑现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冲击。
基金抱团是一种市场化的选择,表明在特定阶段专业机构投资者对某些行业或者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基金抱团现象虽有其合理性,但过度抱团也可能引发定价偏离,形成行业或者标的企业估值虚高,这对市场健康不利。
在当前的A股市场环境下,抱团股更容易获得超额投资收益。优质公司获得部分基金的集中认可,在基金集中持股的背景下,优质上市公司表现出股价持续稳定的上涨走势,任何一次小型调整都成为基金加仓的契机,持有这些股票的基金和投资者获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但是,当基金过度抱团行为从理性选择转变为过度集中,其负面影响便逐渐显现,投资风险随之增大。
首先,过度抱团可能放大投资风险。在抱团初期,资金的持续涌入可能推高相关股票价格,形成一种强者恒强的走势。但过度的上涨却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增长,更多是市场情绪和资金推动的结果。一旦市场风向转变或抱团资金出现松动,集中的获利兑现行为将迅速引发股价的大幅下跌,对股价造成剧烈冲击,放大市场的投资风险。
其次,可能造成其他优质股的“错杀”。一些优质股并未成为抱团标的,缺乏机构资金关注度,流动性缺失让公司估值遭遇“错杀”,很多并不热门的科创公司和二线蓝筹股可能因此黯然失色。长此以往,A股市场整体的投资价值可能被低估,影响市场长期发展。
最后,在基金过度抱团、高度集中的持股结构下,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决策相互影响,甚至可能形成某种默契或利益寻租。这种情况下,基金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受到挑战,投资决策可能偏离基于公司基本面的分析,转而追求短期内的群体效应。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对基金市场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基金过度抱团虽可能在短期内带来辉煌的业绩,却埋下了长期风险的种子。基金经理选股还是应该百花齐放,让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都能获得资金的关注。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短期的业绩排名应让位于长期业绩排名,如此才能让基金经理首先关注自己管理基金的长期净值增长,而非短期的收益率排名。这不仅需要管理层的引导以及基金投资者更加理性的判断,同时也需要优秀的基金经理用长期业绩给基金行业带个好头。
此外,上市公司也应该加强自我宣传推广,与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多渠道互动沟通,让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并认可自身的投资价值,吸引长期资金买入并持有,这也是市值管理的一种方式。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