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潮:行业洗牌加速,规范发展成趋势
AI导读:
8月29日,新余十万起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月内已有9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私募基金行业洗牌加速,'扶优限劣'态势持续升级,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8月29日,新余十万起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万起家”)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至此,月内已有9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登记,其中“主动离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占比达67%,私募基金行业洗牌仍在继续,私募基金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官网显示,十万起家成立于2015年2月份,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注销类型为“12个月无在管注销”,即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私募基金管理人所备案的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12个月内未备案新的私募基金,中基协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十万起家在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时,已清算产品包括十万起家投资基金1号等12只产品,这些产品在2015年8月份至2018年12月份之间陆续备案,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化进程加快。
“12个月无在管注销”注销类型案例最早出现于2024年5月份,其出现也意味着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登记类型的进一步细化。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扶优限劣”态势持续升级,2019年至2024年,每年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均超1000家,继2023年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创下历史新高2537家之后,注销速度逐渐放缓,私募基金行业生态持续优化。
8月份以来,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93家。其中,“主动注销”“协会注销”以及“12个月无在管注销”3种类型注销数量分别为62家、23家和8家,暂无“依公告注销”类型。其中,“主动注销”类型注销数量最多,占比约为67%。根据相关说明,私募基金管理人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经中基协认定后同意其申请并对外公示,但因涉嫌违法违规事项正在被中基协调查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除外。
深圳市融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主动注销’现象有所增加,主要源于行业监管日渐规范与趋严,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规运营成本相应上升。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因自身专业能力有限或合规体系不够完善,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加之持续经营价值不高,因而选择主动退出,规避无效竞争。”
在李春瑜看来,这一现象反映出私募行业“优胜劣汰”正在加速,同时也体现出私募基金管理人自我审视意识的提升,私募基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据中基协披露的私募基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私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从2024年年末的19.91万亿元已增长至今年7月末的20.68万亿元。私募基金市场的稳健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随着《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自律规则陆续出台,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方向愈加清晰,驶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等法规和自律规则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实缴资本、高管工作经验等都提出明确要求,严格的监管和规范运作,有利于减少行业乱象和违法违规行为,提升投资者对私募基金行业的信心,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合规优质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可以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和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激发市场活力。”
李春瑜认为,私募基金行业驶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将促使私募基金管理人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增强合规意识、提升专业能力,从而推动优质私募基金管理人进一步发展,提升私募基金行业形象与公信力。对资本市场而言,这也有助于抑制投机行为,增强市场稳定性和韧性,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助力提升市场定价效率与市场成熟度。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