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绩优产品开启限购模式,市场迎来“限购潮”。投资者应保持理性,科学看待基金收益,建立合理的资产配置框架,重视资产配置的均衡性与长期性。

随着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公募基金迎来集中“闭门谢客”现象,基金限购成为市场焦点。

近日,易方达、华泰柏瑞、南方、华夏等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官宣旗下部分基金开启限购模式,其中多数为绩优产品,基金限购潮引发市场关注。实际上,自8月以来,市场上多只业绩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陆续宣布限购,Wind数据显示,8月1日至今,全市场已有409只基金发布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相关公告(份额合并计算),基金投资策略面临调整。

受访人士认为,基金限购直接影响大额申购,间接促使投资者转向其他产品。投资者应保持理性,科学看待基金收益中的贝塔收益和阿尔法收益,建立合理的资产配置框架。在赚钱效应驱动下,市场迎来一波集中“限购潮”,如华泰柏瑞基金对中证2000指数增强产品实施限购,易方达基金暂停大额申购及转换业务,南方基金和华夏基金也分别对相关基金进行限购,基金市场呈现精细化运营趋势。

实际上,近期基金“闭门谢客”频现,既有投向热门方向的主动权益基金,也有量化基金。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表示,当前公募基金行业的“限购潮”,是基金公司主动调整的体现,释放出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的积极信号。绩优产品限购主要出于控制规模、保护持有人利益和响应监管要求三方面原因,基金投资策略更加注重有效性。

对投资者而言,限购促使他们将目光转向其他产品。朱润康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建立合理的资产配置框架。财经评论员张雪峰也表示,绩优产品限购可能使投资者错失收益机会,定投或分红再投资可能受限,需调整资金规划。同时,集中“限购潮”释放“绩优基金稀缺性”信号,投资者需警惕市场情绪过热,基金投资需更加谨慎。

总的来看,限购潮反映了公募行业从粗放增长到精细化运营的转型,投资者需更重视资产配置的均衡性与长期性。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公募“限购潮”来了,投资者如何应对?)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