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基金密集限购,市场资金流向与基金策略深度解析
AI导读:
近期,随着股票市场行情转暖,多只权益类基金密集发布限购通知,包括中欧医疗创新基金、中欧科创主题基金等。限购原因多为保障基金平稳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市场数据显示,投向权益资产的基金收益颇丰,限购基金多业绩优异。限购背后涉及资金追捧、策略容量限制及外汇额度等多重因素。
近期,权益类基金密集发布限购通知,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
今年以来,随着股票市场行情转暖,权益类基金净值开始不断上升。为了保持基金的平稳运行,多只投资回报处于市场前列的产品开启了“限购模式”。
多只权益类基金开始限购
8月9日,由中欧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基金宣布,自8月11日起,对该基金的买入(含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下同)金额进行限制,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的累计买入金额不超过10万元。限制原因是为进一步保证基金的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同日,中欧科创主题基金也宣布自11日起,限制该基金的买入金额,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的累计买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限制理由与中欧医疗创新基金相同。
在几个交易日前,同系产品中欧数字经济基金也因相同的理由,对该基金的买入金额进行了不超过100万元的限制。
这几只基金的共同点是近一年来有不错的业绩表现。数据显示,自2024年8月9日至2025年8月8日,中欧数字经济A、中欧医疗创新A、中欧科创主题A的累计收益率分别达到146.87%、80.12%、84.33%,在市场上处于上游水平。

还有多只权益类基金也在近期发布了限购通知,包括易方达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联接基金、易方达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发起式基金、太平MSCI香港价值增强指数基金、广发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发起式联接基金、天弘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发起式基金等。这些基金均对买入金额设置了上限,分别为250万元、50万元、10万元、500万元。国泰君安科技创新精选三个月持有股票发起式基金则暂停了买入业务。
其中,部分基金近一年来收益率表现不俗。如国泰君安科技创新精选三个月持有A、易方达恒生红利低波ETF联接A近一年来收益率分别为62.51%、40.08%。
整体来看,随着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的不断演绎,投向权益资产的基金收益颇丰,尤其是收益率在排行榜上靠前的多只基金已经对资金进行了限购。
据Wind统计,近一年来,已有57只投向权益资产的基金收益率超过100%,剔除封闭运作、定期开放式运作的基金后,余下的47只基金中,有11只基金对大额申购进行了限制,即设置了买入金额上限,部分基金的买入金额上限高至100万元,如中欧数字经济、诺安多策略、中银港股通医药、信澳星奕等。部分基金的买入金额上限则只有数千元,如广发北证50成份、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易方达北证50成份等。
此外,还有部分基金已经完全暂停了买入业务,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自7月28日就暂停了买入业务,但仍然可以赎回。该基金近一年回报率为143.85%,今年以来累计回报率为134.89%,位居全市场首位。
多因素让基金开启“限购模式”
基金开启“限购模式”,多数情况下是受到资金追捧,有大量资金涌入。正如基金公告所说,限购是为了保障基金平稳运作、保护老基民的利益。尤其是对于那些业绩较好、能够吸引大量资金买入的基金来说,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资金涌入,基金规模突然增大许多,就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甚至影响基金的后续收益表现。
今年以来,多只绩优基金受到资金青睐,资产规模增长明显,不少基金还摆脱了迷你基金的困境。
例如,近一年来收益率超140%的中欧数字经济,其资产规模由去年三季度末的0.15亿元,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5.27亿元,已经完成了迷你基金的“逆袭”。近一年收益率翻倍的中银港股通医药的资产规模,也从去年三季度末的0.8亿元,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7.4亿元。近一年投资回报达110%的广发成长启航,资产规模由去年三季度末的0.43亿元,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9.58亿元。
具体来看,各类基金的是否限购、限购额度多少,又各自有具体的原因。如策略容量限制、同类产品无法申购、基金经理是否有大资金投资运作管理能力等。
今年以来,投向医疗资产和北交所资产的基金,是市场上收益表现最为出色的两类基金。对于投向北交所资产的基金而言,由于主动管理的北交所主题基金是采用两年期定期开放运作方式,尽管其业绩好,投资者却无法买入。于是,资金就会转而关注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这就使得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大面积进行了限购,同时对买入金额的上限设置也更低。
据统计,市场现有27只北证50指数基金中,有21只是在2025年以前成立的。其中,有15只已经暂停大额申购,占比在70%以上。有10只基金对大额申购的上限设定在10万元以下,部分基金上限低至数千元。
策略容量限制也是基金限购的重要考量。对于多策略量化基金而言,如果聚焦于投向中小盘股,规模的增大会明显影响基金的投资收益。
例如,诺安多策略采用量化投资,其重仓持有股票的总市值多在百亿元以下,显示基金主要投向中小盘股。由于业绩表现较优,该基金资产规模已经由去年三季度末的3亿元以下,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24.9亿元。因此,该基金对百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进行了限制。中信保诚多策略的情况与之类似,该基金的规模由去年三季度末的6亿元左右,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34亿元以上。该基金将买入金额的上限定在了1000元。
但也并非所有限购的基金资产规模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如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去年三季度末资产规模为82亿元,今年二季度末则为81亿元;广发成长领航近一年来收益率近140%,但近四个季度资产规模均在3亿元以下;中银大健康近一年回报近90%,今年二季度末资产规模为4.3亿元,相比去年三季度末的3.12亿元,增长也不算巨大。
对于这类基金而言,限购或许更多是为了预防出现资金大量涌入后带来的不良后果。此外,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保障这些基金的后续稳定运作,也更有利于基金管理人延续更好的投资业绩、打造更好的品牌形象。
另外,对于QDII基金来说,外汇额度的限制则往往是其限购的重要原因,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原标题:行情好了,绩优基金也怕“买太多”?这些基金已开启“限购模式”!)
(责任编辑:126)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