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债券型基金以55.07%的发行份额强势领跑,成为投资者心中的“避风港”,而ETF发行规模却连续四个月下降。权益类产品中,科创板、数字经济等主题基金逆势吸金,但混合型基金发行面临困境。

5月,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发现,债券型基金以55.07%的发行份额强势领跑市场,成为投资者心中的“避风港”。其中,利率债和高信用等级产品尤其受到青睐,而ETF发行规模却遭遇年内“四连降”,单月仅发行110.68亿份,创下5个月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尽管面临市场压力,但权益类产品的科创板、数字经济等主题基金依然吸引了大量资金。然而,混合型基金发行却陷入困境,反映出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收缩的现状。华南某公募业内人士认为,5月的公募发行市场是“求稳”与“求变”的角力场。债券基金用稳健收益筑起“安全垫”,而ETF权益类产品则在细分赛道中寻找规模增长的破局点。

机构资金追捧债基等稳健品种

数据显示,5月份95只基金合计发行657.59亿份,债券型基金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发行份额远超其他类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也高于整体平均水平,显示出债券型基金在5月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其中,20只新发债券型基金合计募集362.11亿份,占总发行份额的55.07%,单只平均规模达18.11亿份。利率债、政策性金融债、中高等级信用债等低风险品种占比超过八成。

汇安裕宏利率债A以60亿份的发行份额位居榜首,国泰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A和民生加银恒悦紧随其后,发行份额分别为59.99亿份和59.90亿份。这些债基的热销,凸显出投资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对稳健收益的强烈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产品专注于债券的固定收益,不涉及股票市场,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回报。这种稳定收益对于风险偏好较低、追求资产稳健增值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成为众多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稳定器”。

值得一提的是,5月末首批9只信用债ETF获准成为通用质押式回购担保品,投资者可利用信用债ETF质押融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满足多元投资策略。业内人士认为,这将进一步提升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投资价值,吸引更多投资者积极参与,为信用债ETF市场带来实质性利好。

ETF发行规模连续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从2月至5月,ETF发行规模逐月递减。

1月ETF发行势头强劲,新成立基金31只,合计发行达340.14亿份,成为前五个月中的峰值。随后,2月、3月、4月分别下降至261.93亿份、169.64亿份和168.51亿份,5月更是大幅缩减至110.68亿份,形成“四连降”。

在新发基金类型方面,5月份公募管理人密集布局数字经济、科创板、自由现金流等主题产品。其中,工银瑞信、嘉实、富国三家头部公司同步推出“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均仅用5天完成募集。

此外,5只科创板相关ETF覆盖半导体材料设备、生物医药、成长策略等细分方向。而5家公募推出的“自由现金流”相关产品则呈现显著分化。另外,还有3只增强指数型ETF均聚焦主流宽基指数,但募集效率有所不同。

权益类产品发行分化

与债券基金的火爆相比,5月份权益类产品发行呈现结构性分化。

股票型基金63只产品合计募集265.87亿份,占比40.43%。尽管发行数量较多,但平均发行份额低于整体平均水平。红利策略、人工智能主题基金占比超七成,但募集规模普遍较低。这或许暗示着部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仍持谨慎态度。

混合型基金方面,11只产品总募集规模29.52亿份,占比4.49%,单只平均规模2.68亿份。某公募渠道人士坦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混合型产品“两头不讨好”。

另外,在风险偏好收缩的背景下,另类投资基金、QDII、REITs等创新品类在5月均无新发产品。FOF基金虽有1只成立,但募集份额极低,显示出投资者对复杂结构产品的接受度仍然较低。

华南某公募研究机构负责人指出,市场震荡期投资者更关注底层资产透明度,而REITs等产品收益受宏观政策、底层项目运营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短期内难以获得大规模资金配置。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