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航基金知名经济学家邓海清因公司内部工作调整卸任中航混改精选基金经理一职,转而由方岑单独管理。其管理的该基金业绩不尽如人意,且因重仓地产行业饱受争议。有网友猜测其卸任与近期薪酬政策调整有关。

近日,中航基金一起人事变动在金融圈引起了广泛关注。

知名经济学家邓海清因公司内部工作调整,正式卸任中航混改精选(004936)基金经理一职,该职位现由方岑单独管理。尽管邓海清已不再直接管理基金,但他将继续担任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及首席投资官。这一变动意味着他名下已无在管基金。

据悉,邓海清于2023年12月4日开始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至此次卸任,其任职时间仅为1年半。在此期间,他管理的中航混改精选基金业绩并不理想。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该基金年内已下跌5.71%,近六月跌幅更是高达21.94%。在其1年半的任期内,该基金亏损了12.90%。

邓海清,1976年生,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金融领域履历丰富。他曾在国金证券、申万宏源、中信证券等知名机构任职,2020年7月至12月兼任中航基金独立董事;同年12月加入中航基金担任首席投资官;2021年12月15日起,担任中航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然而,尽管他有着如此优秀的履历,但其管理的基金业绩却未能达到预期。

此外,邓海清任职期间,该基金因重仓地产行业而饱受争议,被投资者戏称为“地产行业基金”,并未体现出“混改”主题。这一投资策略的失误也进一步加剧了基金的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有网友猜测邓海清的卸任与近期薪酬政策调整有关。5月7日,证监会印发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该方案明确将基金经理薪酬与长期业绩深度绑定。而邓海清的离任时点与政策发布仅隔一日,这不禁让人猜测其中是否存在关联。

对于此方案,邓海清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表示支持。他认为,证监会《行动方案》以“刀刃向内”的姿态,直指公募行业“旱涝保收”的暴利模式。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与全链条成本压缩,行业收入结构将面临根本性重塑。虽然短期内行业可能会经历阵痛,但长期来看,这将有助于构建更可持续的金融生态。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