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份以来,沪金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上升。上海黄金交易所调整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银行提高积存金投资门槛。在此背景下,“固收+黄金”类理财优势显现,投资者应强化资产多元化配置。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4月份以来,黄金价格宽幅震荡加剧,沪金资产配置风险也在上升。投资者需警惕相关风险,做好资产配置。

上海黄金交易所紧急发布通知,对黄金延期品种的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进行调整,以应对市场波动。同时,各家银行也纷纷提高积存金投资门槛,加强个人投资者对黄金类资产的风险管控。

在此背景下,“固收+黄金”类理财产品的优势逐渐显现。尽管金价波动加大,但多数黄金类理财产品近两周年化回报率仍不低于2%。市场分析师认为,黄金的避险和对冲通胀属性依然稳固,投资者应强化资产多元化配置,将黄金类理财产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风险管控全面升级

近期贵金属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市场风险加剧。上海黄金交易所接连发布贵金属投资风险提示,并对黄金延期品种的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进行调整。

4月7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合约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的通知》,明确指出至2025年4月8日收盘前,相关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维持不变。自2025年4月8日收盘清算时起,Ag(T+D)合约的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幅度限制均有所调整。

同日,各大银行相继跟进发布调整公告,提醒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和保证金追加准备。

在强化高杠杆衍生品风险管控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推进积存金业务准入门槛的“阶梯式升级”,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人士透露,提高认购门槛可以筛选出风险承受能力更强、投资期限更长的客群,降低客户投诉风险和流动性压力。

西班牙对外银行香港分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指出,中长期来看,黄金的战略配置价值依然稳固,但投资者需警惕短期震荡风险,理性配置。

黄金理财需求持续增长

黄金类理财多以“固收+黄金”策略为主,以债券资产保障稳定收益,辅以黄金资产增厚收益。这种策略的黄金类理财成为市场热点之一。

普益标准研究员董丹浓表示,目前存续的黄金类理财产品多采用“固收+黄金”模式,能更好地降低波动,兼具收益弹性与风险控制。这类理财风险等级较低,匹配银行理财投资者相对较低的风险偏好。

尽管近期金价震荡,但黄金类理财整体优势仍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包含“黄金”字样的“固收+”理财产品表现良好,近两周年化回报率普遍大于2%。

董丹浓认为,尽管黄金价格近期有所波动,但整体来看,黄金的避险和对冲通胀属性仍未改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变化,分散投资,将黄金类理财产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