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45%失败率,多样化激励能否破局?
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45%失败率高企,部分基金遭遇零投票尴尬。投票率低与基民热情不高、基金公司成本与意愿限制、制度设计与操作障碍有关。多样化激励措施如减免管理费、抽奖等被提出以提升参与度,但仍需从规则设计、技术工具等方面优化。
2025年一季度,共有147只公募基金披露了持有人大会的表决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其中65只基金因参与投票的份额未达到权益登记日份额规定的50%,最终宣告失败,这一比例高达45%。
在这其中,恒生前海高端制造基金和博时可持续发展100ETF的持有人大会遭遇了零投票的窘境。鹏华中证传媒指数基金更是二次召开持有人大会,仍未达到权益登记日份额的1/3,再次以失败告终。
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45%失败率
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失败的现象并不罕见,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单只基金持有人大会零投票的情况。那么,基金持有人大会的失败率究竟有多高?
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有147只公募基金发布了持有人大会的表决结果。其中64只基金由于投票份额不足,未达到权益登记日份额规定的50%,最终宣告失败。鹏华中证传媒指数基金就是一个例子,其二次召开持有人大会也未能达到规定的1/3份额,再次失败。由此可见,基金持有人大会的失败率高达45%。
具体来看,恒生前海高端制造基金和博时中证可持续发展100ETF的持有人大会均遭遇了零投票的尴尬。
此外,博时女性消费主题基金的持有人大会结果显示,截至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为5716万份,而参与表决的份额仅为2.88万份,占比0.0504%,未能达到法定召开条件。光大保德信多策略智选基金的持有人大会结果也显示,参与大会的持有人或代理人代表的份额共计78986.89份,仅占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0.54%,同样未能达标。
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持有人投票率低的原因复杂多样。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非重点产品可能更多是为了满足合规要求。”
一位大型公募基金资深人士分析:“投票率偏低可能与基民参与热情不高有关,持有人大会普遍因表决份额占比不足而失败;同时,基金公司受限于成本与意愿,除了重点产品的转型,不愿花费高昂成本在持有人大会上,导致宣传力度有限;此外,制度设计与操作障碍也是原因之一,如书面或电子通讯投票流程复杂,部分投资者因操作繁琐而放弃参与。市场波动导致投资情绪低迷时,投资者对基金事务的关注度也会下降。”
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越多阻力越大
观察投票率低的基金,不难发现,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越多,持有人大会顺利召开的难度越大。
恒生前海高端制造基金的年报显示,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总计为1257.65万份,占总份额的100%。
博时女性消费主题基金和光大保德信多策略智选基金的年报也显示,基金全部由个人投资者持有。
前述公募基金人士指出:“机构主导的基金在召开持有人大会时可能具有优势,如持有人集中度高、协调成本低、资源调配能力强。机构在提出议案时,更倾向于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从而提升议案通过率。”
但持有人大会能否通过仍受多重因素影响,如机构投资者之间诉求不一致,可能导致表决僵局。同时,无论持有人结构如何,均需满足《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的表决门槛,机构若未充分动员或协调,仍可能因表决份额不足而失败。
多样化激励措施提升参与度
每次持有人大会都会产生律师费、公证费等费用,通常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多由基金公司承担,也有由基金资产承担的。
为确保重要产品持有人大会的顺利召开,基金公司还会采取激励措施。
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行业采取的激励措施多元化,包括物质激励、流程优化、信息透明化等,以提升持有人大会参与率。
部分基金公司在召开持有人大会前,会提出减免管理费、托管费或增加分红比例,以吸引持有人参与表决;也有通过抽奖、积分兑换等形式提供实物或投资奖励;还有明确转型后的投资策略优化措施,如扩大投资范围至热门行业板块。同时,简化投票方式,提供多渠道投票入口,降低操作门槛,延长投票时间。
打破持有人大会沉默困境
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普遍面临“低参与率”问题。
这不是基金行业能单独解决的问题。
前述资深人士认为,持有人大会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为提升大会“含金量”,建议从规则设计、技术工具、激励机制和生态协同等方面优化。如降低法定表决门槛,引入“默认投票”机制,采用全流程数字化投票和智能触达与提醒等技术工具。同时,政策监管层面,建议构建基金公司、销售渠道、投资者三方利益协同的治理生态。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