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金融沙龙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挑战与破局
AI导读:
3月29日,陆家嘴金融沙龙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挑战,汇聚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信托、保险等领域代表,共同剖析现实挑战与破局方向,旨在推动金融改革,深化投融资协同,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耐心资本。
财联社3月30日讯(记者吴雨其)3月29日,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的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五期于上海举办,聚焦“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A股市场的实践与探索”。
本次会议汇聚了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信托、保险等领域的权威代表,共同剖析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现实挑战与破局方向,旨在推动金融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协同,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耐心资本”,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根基。
参会嘉宾包括申万宏源证券、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申万菱信基金、上海信托及太平资产的领导,围绕政策优化、市场生态建设、机构能力提升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中长期资金现状:权益投资占比低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社保、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13万亿元,占市场总量的17%,但权益投资比例仍面临多重制约。
制约因素包括制度层面的会计准则利润波动压力、市场层面的A股长期赚钱效应偏弱及缺乏风险对冲工具、机构层面的公募基金经理业绩排名压力导致的“长钱短投”以及储蓄转化层面的养老金和保险资金开发能力不足。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代表指出,我国养老金总规模约18万亿元,但权益投资比例仅15%,远低于国际水平。
公募基金行业转型方面,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规模达6.8万亿元,但权益配置比例不足15%,主要因为投资选择权未下沉至个人。
信托资金方面,截至2024年6月,信托投向证券市场资金达8.34万亿元,但其中固收类占比近90%,股票类占比不足4%。信托在期限分层、跨境架构、家族信托等领域具备独特优势。
保险资金入市面临短期考核压力、风险因子高及地缘政治波动等限制,长期则受投研能力短板制约。
破局方向:如何“长线长投”?
面对老龄化加速,提出三大改革方向:充实社保战略储备基金、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作规模及完善考核机制。
基金行业应挖掘高股息、新质生产力标的,设计养老目标基金等工具,并引导资金长期布局。
信托转型需克服客户认知固化、投研能力薄弱及考核短期化等阻力,政策端应提供税收优惠,机构端则需强化多元策略。
保险方面提出“三步走”策略,包括优化偿付能力监管、强化长周期考核及布局REITs、私募股权等资产。
结语:共筑长钱长投的生态闭环
本次沙龙揭示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复杂性与系统性,打通堵点需多方协同。随着养老金改革深化、公募产品创新、信托机制灵活化及险资策略升级,A股市场有望迎来更稳定的资金活水。
政策端对税收、考核、衍生品工具的持续完善,将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将构建常态化交流平台,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