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红土种子一号创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登记,总规模3亿元,存续15年,重点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为早期科技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深创投通过种子训练营、全生命周期基金群等方式,助力创新技术产业化,深圳国资全力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近日,深圳市红土种子一号创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红土种子基金”)顺利完成注册登记,标志着深圳创投领域再添新军。该基金由深创投携手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宝安区引导基金共同发起,总规模高达3亿元,整体存续期限为15年,旨在助力科技创新。

  作为深创投基金矩阵的关键一环,红土种子基金凸显政策导向,紧密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规划,重点布局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专注于“更早更小更前沿”的创新技术概念投资与孵化,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含量及强大创新能力的种子项目提供有力支持。

  上周,深创投种子训练营正式启动,并公开招募学员。训练营面向装备智造、信息科技、新材料与新能源、健康产业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的种子轮或天使轮创业公司创业者,不限地区、年龄、背景。入选者将获得至少500万元种子投资机会,并有机会根据技术进展追加至1000万元以上。深创投集团近十年来已扶持超200家早期企业,其中不乏腾讯音乐、康方生物、越疆科技等明星企业。训练营将定期举办,未入营项目将自动纳入深创投“种子储备库”。

  此外,深创投还将整合1500多家已投企业、250多家上市企业进行资源对接,为训练营成员提供商业计划辅导、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场地空间对接、投贷联动、场景落地协调等全方位支持服务,针对高潜力项目通过全生命周期基金群进行“阶梯式”注资。

  在推动创新技术从概念验证到产业化的过程中,深创投充分发挥资本赋能作用,联合旗下全生命周期基金群为种子项目提供“阶梯式”资金支持,助力更多前沿创新成果在深圳转化,为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国内创投行业的领军企业,深创投通过设立种子训练营、存续期15年的种子基金,以及“投资+孵化+赋能”的创新模式,为早期科技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这种深度孵化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初创企业的资金需求,更提供了技术转化、市场开拓、管理提升等系统性服务,成为用耐心资本助力“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典范。

  今年以来,深圳市国资全力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投资阶段前移,将“金融活水”注入优质硬核科技企业,助力其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深圳国资国企已形成创业、创新、创投协同发展的“深圳国资模式”。截至2024年底,深圳国资已打造包括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等在内的国资基金群,各类基金超过500只,总规模超7000亿元,其中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资金占比超90%,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圳国资还培育出“深创投”“深天使”等一批知名股权投资品牌,并打造出一批特色基金。在百亿元规模天使基金基础上,新设20亿元种子基金,以更大力度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含量及创新能力的种子期科技项目。

  3月11日,深圳发布《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6)》,强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规模年均增长15%,预示着早期投资在深圳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