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募投研最新研判:产业爆发在即
AI导读:
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地推出新政推动产业发展。公募投研人士认为,行业已跨越技术验证期,未来十年或将重构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格局,催生巨大市场机遇。投资者应关注芯片、传感器等关键环节,以及本体制造、灵巧手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同时需警惕技术迭代、行业竞争等风险。
【导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募投研人士研判具身智能发展机遇:政策引领,驱动未来产业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其中,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积极信号。北京、深圳、重庆等地也相继推出相关新政,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具身智能指数年内涨幅接近43%。
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地新政的推出,将对行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存在哪些难点?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嘉实制造升级基金经理孟夏、国泰金马稳健回报基金经理谢泓材、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李文宾、诺德基金投资总监朱红、民生加银家电机械研究员王鹏程等公募投研人士,共同分析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嘉实基金孟夏:当前行业已跨越技术验证期,即将迎来产业化爆发,未来十年或将重构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格局,催生巨大市场机遇。

国泰基金谢泓材:今年是具身智能产品密集发布和量产的元年,政策引领将成为具身智能发展的关键引擎。

永赢基金李文宾:作为未来产业核心之一的具身智能,在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

诺德基金朱红:我国发展具身智能具备多重优势,产业趋势明确,未来或将成为优势产业之一。

民生加银基金王鹏程:具身智能战略地位提升,产业生态加速形成,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
政策助力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地位凸显
中国基金报: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地新政推出,将对行业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李文宾:未来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具身智能作为核心之一,已在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
谢泓材:政策引领将为具身智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打造生态圈,促进产业化。
朱红:政策推动将集聚资本、人才等要素,突破技术瓶颈,加速应用场景落地。
孟夏: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王鹏程:具身智能战略地位提升,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布局行业标准。
芯片、传感器等关键环节将受益
中国基金报:具身智能产业链上哪些环节市场前景较好?
孟夏:当前行业处于产业化爆发前夜,未来十年市场机遇巨大。中国制造具备供应链优势,零部件生产制造端有望获益。
李文宾:芯片、传感器和运控系统等关键环节将受益。
朱红: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环节,如本体制造、关键零部件等市场前景较好。
面临技术、人才等挑战
中国基金报:具身智能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或难点?
李文宾:高算力芯片供应受限,复杂运动控制系统研发挑战大,人才培养需要时间。
谢泓材:核心挑战在于打造更多商业化闭环,扩大市场规模。
朱红:难点在于解决数字技术与物理世界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孟夏:技术层面仍有提升空间,需实现技术突破和形成产业规模。
王鹏程:硬件不成熟,感知与认知能力待提升,核心零部件成本高。
推动具身智能发展,加强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布局
中国基金报:对比海外市场,如何从核心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推动具身智能发展?
王鹏程: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化,加速应用场景验证落地,构建全球化生态,培养复合型人才。
朱红:加强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推动应用场景试点推广,加快制定相关标准。
谢泓材:加大芯片软件等领域研发投入,加速前沿技术转化。
李文宾:发挥市场优势,降低试错成本,通过立法打通技术落地障碍。
孟夏:需补足大脑向具身智能进化方面的短板,加强海量数据训练。
整体看,国内供应链已显现三大优势,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崛起相似。
关注传感器、本体制造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从投资角度看,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孟夏:硬件端聚焦精密传动、传感等,软件端优选数据获取能力强的平台型企业。
李文宾:芯片领域取得突破,机器人等产品面世,关注卡位优势。
朱红:关注本体制造、灵巧手、关节模组等细分领域。
谢泓材:关注本体代工、关键零部件、前沿科技应用转化等环节。
关注技术迭代、行业竞争等风险
中国基金报:从投资角度看,需关注哪些风险?
孟夏:产业发展早期,短期震荡难免,需立足长期主义,关注技术迭代、市场流动性等。
朱红:行业竞争格局不稳定,技术路线未确立,存在不确定性。
李文宾:存在法律和伦理风险,需统筹科技进步与就业关系。
谢泓材:预期先行可能导致估值透支未来空间。
王鹏程:需关注产业化落地和技术迭代风险。
投资者应以长期视角布局
中国基金报:对想借道基金布局的投资者有何建议?
孟夏:建议以长期视角布局,风险承受能力弱者可通过配置平衡型主题基金参与。
朱红:建议投资者关注积极布局的相关基金产品,做好风险管理。
谢泓材:建议理性投资,选择专业主题产品或均衡型产品,保持平常心。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具身智能指数暴涨43%!公募投研最新研判来了)
(责任编辑:126)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