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ETF投资者结构出现显著变化,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反映出被动基金发展的广阔前景。这背后有被动基金得到投资者认可和2024年市场行情及政策支持两大原因。未来有望涌现一批具有指数特色的基金公司。

  在ETF蓬勃发展的势头下,其投资者结构正经历显著变革。近期推出的多只ETF中,个人投资者在前十大持有人中的占比达到了半数以上。例如,华夏创业板5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个人投资者占据了8席,持有比例高达96.47%。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即将于2月25日上市的鹏华上证科创板200ETF,其前十大持有人全部为个人投资者。

  自2004年国内ETF问世以来,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券商和险资等传统机构,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近期个人投资者占据半壁江山的现象,反映出被动基金发展的广阔前景。这背后蕴含着两大原因。

  首先,自2024年被动基金“超越主动”后,ETF在规模和产品类型上不断丰富,持续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加之近年来市场教育的不断深化,个人投资者逐渐接纳ETF,使其成为个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

  其次,这轮始于2024年9月底的市场行情,持续获得资金和政策支持。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通过ETF入市的个人投资者,大多亲身经历了单边上涨行情中“指数不输个股”的壮观景象。同时,政策面也多次强调大力发展指数基金。

  从长期来看,这种趋势变化是渐进的。华夏基金发布的《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显示,ETF的几大发展趋势中,包括“个人投资者加速入市”。该报告指出,个人份额持有占比从2014年末的不足20%上升至2023年末的44.3%。

  在竞争激烈的基金市场中,需求端对基金产品创新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已有基金公司将指数产品的营销重点逐渐从B端转向C端。ETF个人投资者的崛起,还将在基金销售渠道、品牌等方面引发一系列变革,并可能进一步推动基金业生态的变化,未来有望涌现一批具有指数特色的“精品”基金公司。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