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争相布局DeepSeek大模型,赋能投资与风控
AI导读:
基金公司争相布局DeepSeek大模型,探索其在投资、投顾、客服等领域的应用。AI大模型能提升投研效率、优化风控合规,但也面临数据质量、合规及数据安全等挑战。
春节前后火爆的大模型DeepSeek持续出圈,引发基金公司争相布局。据公开信息,目前已有博时基金、富国基金、中欧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官宣”部署了包括DeepSeek在内的多款开源模型,未来将根据效果运用到办公、投资研究、客户服务等领域。
有对冲基金经理表示,在实践中运用AI算法,2年挖掘出38只收益超20%的股票标的;同时大模型能在“黑天鹅”事件发生之前提示风险,做好风控。
业内人士认为,大模型在基金业的应用有诸多积极意义,如提升投研效率、优化风控合规、降低成本、推动业务创新等,但也容易出现数据质量不佳导致模型输出结果有所偏差以及合规及数据安全等风险。
推理能力、成本有优势基金公司布局DeepSeek
近期,基金公司掀起了一股布局DeepSeek的热潮,并探索这一大模型在投资、投顾、客服等领域的应用。
博时基金方面表示,2024年初,公司发现了DeepSeek模型在自动编写代码和逻辑推理方面的潜力,率先部署了DeepSeek-v1模型,并在2024年8月升级为DeepSeek-v2模型。2025年伊始,随着DeepSeek-R1模型的发布,公司开始探索其在投资研究、投资顾问服务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富国基金方面也表示,公司科技团队部署了包括DeepSeek在内的多款开源模型。
中欧基金方面则表示,公司近期完成了DeepSeek系列开源模型的私有化部署。
天弘基金方面称,公司目前对DeepSeek的相关技术在做全面跟进,部分探索已有进展。
推理能力表现较好及成本相对较低或许是其竞争力所在。
博时基金方面坦言,R1模型在推理能力上表现优异,可以进一步帮助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其对算力的需求也有所下降。
富国基金方面也表示,DeepSeek在可用性与使用效率上较为领先,且部署成本大大降低。经过探索验证,本地化部署模型在内部数据加工、代码辅助生成等应用方向上达到了可用阶段。
大模型真的能赋能投资吗?未来仍面临数据质量等挑战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表示,大模型在基金业的应用有诸多积极意义,如提高研究效率、提升风控精准度、降低投入门槛、推动业务创新等。
对冲基金Everest Link Capital的AI策略基金经理刘昕表示,AI模型对资管业的赋能主要体现在获取超额收益、精准择时和风险管理。从实践来看,运用AI算法,2年已挖掘出38只收益超20%的股票标的。
风险管理则体现在,模型能在“黑天鹅”事件发生之前预测到波动方向。同时,AI算法能够实时监控投资组合中资产的相关性变化。
不过,大模型带来的相关风险也值得关注。姚旭升认为,若数据质量不佳,可能导致模型输出结果有所偏差。同时,由于大模型的“黑箱”特性,金融机构还难以对其结果进行有效的风险溯源和管理。另外,大模型的应用可能增加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的风险。
刘昕也坦言,金融机构全面应用AI模型也存在挑战,比如同质化策略、AI模型的透明性与可解释性相对较低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潘亦纯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